關於上帝的預定

tree

信主好幾年以來,發現自己對上帝的旨意認識過於窄化,認為上帝的計畫是一條線,我今天會遇到某人,從哪個學校畢業,做什麼工作,去哪玩…等都是上帝早就預定好了。這是線性思維,也就是從A→B→C→D→E,人生中遇到的人事物都是上帝早就註定好好的,我其實沒有個人的選擇權,我似乎不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都是上帝安排好、天注定。

預定論是聖經的教導,但若推導的太過,就否定掉人的責任,人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的人會說我遇到車禍,是上帝註定的。但如果上帝是愛,會遇到車禍怎麼會是註定的呢?這不是跟上帝的屬性相違背嗎?車禍可能是出於人的粗心、人的罪所以才出車禍。亞當選擇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吃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是線性思考,亞當就一定要犯罪,耶穌才會來,猶大一定要賣主,耶穌才會上十字架。這樣講起來好像覺得哪裡怪怪的,上帝應該沒有那麼強迫吧!

上帝的預定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說法,不像我過去以為的,只有那麼窄化和強迫的說法。其中有一個理論,特別讓我感到興趣。

例如,現代的程式設計師在設計角色扮演的遊戲時,多是使用樹狀圖的預定設計。主角走到一個地方,有不同的ABC三條路可以選,如果主角選了A,繼續往前走遇到某個人跟他對話,又要他選擇DE,主角選了E,又繼續往前走,這樣的遊戲是開放式結局,玩家每次在玩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從樹狀圖的設計來看,每一條路線設計都是設計者預定好了,玩家可以自由選擇,不論哪個結果都是設計者預定的,也都出於玩家自由意志的選擇。設計師在最佳路徑最後,會播放一個輝煌的動畫,給予玩家鼓勵與交代。但遊戲通常也容許玩家因著不同選擇,因著選擇了次佳路徑,或是不佳的路徑而看到不同的結局畫面,例如簡單或遺憾的畫面。

現在的人工智慧AI正是使用這基本的樹狀圖概念進行預測、分析或安排等工作。

或許,我們可以用樹狀圖來理解上帝的預定,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上帝的旨意是一條線,從A到B到C到D,但從樹狀圖來理解,人有自由意志可以做選擇,而每個選擇都在設計者的預定裡,兩者不相衝突。也就是說,人既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每個選擇也都在上帝的預定中。

樹狀圖啟發了我,上帝的預定可能是很寬的,在上帝的預定中,有著不同的路徑選擇,而不是強迫我們一定只有一條路走。

從樹狀圖來理解上帝的預定,每個選擇都是出於自己,也都是神的預定。提醒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每個選擇也都在上帝的預定中,我們則在其中尋求上帝的心意(最佳路徑),相信愛我們的上帝,會在路程中,賜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和能力,伴我們前行。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