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好迎接浪潮

surf
 
教會歷史有三波靈恩運動。第一、二波運動由中下階層向上發展,主要領導人常在自認受到聖靈啟示就火熱地拓建教會,但聖經與神學素養卻不夠強,因此常造成一些基督徒的疑慮、甚至發生不成熟的衝突與分裂。在台灣比較熟知的真耶穌教會和錫安山的新約教會,就是第一、二波靈恩運動下的產物。

第三波靈恩運動是由受過較好神學裝備的牧者所推動開來的,既強調靈恩也比以前更重視正確的解經與神學的應用,所以較為成熟,比以往更獲得了跨宗派的廣泛接受,例如台灣的靈糧堂、真理堂、基督之家、新店行道會、旌旗教會等等,都受到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影響,帶來極大的增長。

馬鞍峰教會的華里克牧師提到,搭上聖靈的浪潮,就能帶來教會的復興和增長。現今是等待浪頭的時刻,教會做好領人歸主、帶人成長的訓練與預備,當聖靈的浪潮來臨時,教會就能乘風破浪,迎接屬靈的大豐收。

什麼是「外邦人」?

外國人

常常聽到一些基督徒說要傳福音給「外邦人」,似乎「外邦人」的意思是指未信主的人,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聖經中的「外邦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非猶太人」的意思。站在猶太人的角度,他們稱猶太人以外的人稱為「外邦人」,也就是「外國人」。

使徒時代的初期,教會以猶太人為主,史稱「猶太基督教會」。由於使徒們對猶太人以外的宣教頗收成效,所以後期教會則以外邦人為主,史稱「外邦基督教會」。也就是說,我們華人就是聖經中的外邦人,現在華人的教會就是所謂的「外邦基督教會」。

我常去一家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每次看到我,立馬會問:「1號餐還是3號餐?」有一次有個高鼻子藍眼睛的西方人走過來,老闆娘就說:「『外國人』要來了,拿早餐給他。」老闆娘有驚人的記憶力!

猶太人稱非猶太人為外邦人,其實就是外國人,就像我們看到非我族類的人,會稱他們為外族人、外國人是一樣的。

當我們說要傳福音給外邦人,除了說法不夠準確,聽在非基督徒的耳中,還會有一種隔絕感。在猶太人的眼中,我們都是「外邦人」,所以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要傳福音給還沒有信耶穌的人、未信者、幕道友。

跨入神的舒適圈

zone

經文:出3:7-22

在馬戲團裡面,有一隻大象大家都很喜歡祂,牠只被一根細繩栓在小小的木樁上,那隻大象只要稍微用力一點,就可以掙脫繩子的束縛,但這龐然大物從來沒有想要掙脫。有一個小孩子好奇的問訓練師:「牠為什麼不逃走呢?」訓練師笑著說:「因為這大象在小的時候,就被這種繩子拴住,當時他掙脫不了。現在他不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但他已經習慣不會逃跑了。」

這個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的無助感」,小象被木樁拴住,長大後也不會跑,牠被環境限制住。我們在一個環境久了,就習慣這個環境,習慣環境給我們的限制,也不會試圖努力要改變現狀。

這也呼應古人說的:「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不好的環境久了也習慣了,好的環境久也習慣了。習慣,就變成了我們的舒適圈。

有些婦女長期受到家暴,當有機會可以改變,到一個新的環境重新開始,但卻沒辦法適應,還是回到施暴者的手中,因為這個受暴婦女已經習慣了受暴的模式,這也是他的舒適圈,雖然這個舒適圈是負面的,但他已經習慣在這樣的模式中,突然要轉到環境進到另外一個新的舒適圈,反而不習慣,但這新的舒適圈對他卻是好的,是一個嶄新的、自由的、不須擔心受怕的環境。

舊約的以色列人他們在埃及地寄居,被埃及人當作奴隸,強迫他們做苦工,他們苦苦嘆息,哀求埃及人手下留情,他們的苦情上帝聽到了。以色列人在負面的環境中,已經有習得性的無助感,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改變現狀,怎麼改變生活,怎麼突破現在的困難。

但感謝上帝!上帝聽到他們的苦情了,上帝總有辦法,有最好的計畫,那就是要帶領他們大遷徙,離開奴役他們的埃及地,脫離奴隸身分,前往美好的流奶與蜜之地,成為自由人。

今天上帝也要帶領我們突破環境限制,脫離既有的舒適圈,帶領我們跨入上帝的舒適圈,進到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更好的環境。

首先,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一點是「邁向美好的未來」。(出3:7-10)

以色列人在埃及當奴隸,做苦工,他們的痛苦已經達到極致了,但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哀聲嘆氣,抱怨人生的不公平。他們的抱怨聲上帝聽到了,上帝要救他們脫離現在的痛苦,帶他們離開現狀,離開現在的負面環境,離開現在的負面身分,帶他們去一個更好美、寬闊、流奶與蜜之地,上帝要帶領以色列人離開負面的環境,跨進上帝預備的新環境,前往更美好的未來。

美國在70年前還是個種族隔離的國家,黑人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沒有投票權,受到歧視,不能和白人一起搭公車,上同一所學校。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代表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在林肯廣場面前發表了一篇至今影響深遠的一個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金恩牧師致力推動黑人平權運動,黑人要擺脫奴隸的身分、次等公民的身分,要有尊重、自由、平等,這樣的夢想至今已經實現了,歐巴馬是美國第一任的黑人總統。

以色列人在埃及很痛苦,上帝聽到了,上帝有一個夢,就是帶領以色列人前往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脫離奴隸,成為自由人,可以盡情的呼吸新鮮空氣,有吃不完的食物,能自由的享受各種豐盛。這也是上帝要給我們每一位的祝福。

上帝也要帶我們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對未來美好的想像是什麼?我們想要什麼美好的未來?每個人要的不一樣,有的人想要結婚,想要跟所愛的人共創美好的未來,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的人想要賺多一點錢,將來可以財富自由,想要去哪裡玩就去哪裡,可以隨心所欲不被現實綁住。有的人現在辛苦的養孩子,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有用的人。有的人希望在退休後,可以跟另一半手牽手過幸福的小日子,有的人好好讀書,希望將來能出國留學、開開眼界。

上帝應許我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祂也要帶領我們跨入祂為我們預備的舒適圈。我們不要安於現狀,對現狀就這樣滿足了,上帝要帶領我們前往更豐盛的地方。

上帝呼召摩西的時候,他已經是八十歲的老公公。摩西的日子也是滿枯燥乏味的,每天看羊,早起看羊,晚上顧羊,日出日落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重複的事情,難道就要這樣老去,然後死掉嗎?人生多無聊多沒意義阿!在曠野只有羊、星星、月亮、太陽,就什麼都沒有了。摩西是曾經有夢想的人,他也想要有一個更美的未來。40歲以前他是埃及王子,他的夢想抱負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埃及人的欺負,用自己的方法殺人了,只好逃到曠野當牧羊人,40年歷經月歲風霜,夢想也被現實抹滅了。80歲的老人還能有什麼夢想,人生下半場就在曠野牧羊然後死掉。

但上帝沒有忘記摩西,他知道摩西的夢想,心中最深的渴望,摩西愛他的同胞,他的同胞還在埃及當奴隸受苦,但摩西已經在他的曠野舒適圈當中習慣了,他也有習得性無助感,想做,但做不到。

在平常日子的某天,上帝打破這個平常日,上帝介入摩西的生活,要帶他離開枯燥乏味的生活,離開習得性的無助感,呼召摩西去完成整救同胞的夢想,要走出舒適圈,勇敢前往是上帝預備的舒適圈。

以前我服事的環境非常不健康,有各方的勢力在爭權奪利,每個人都想要當老大,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非常不快樂,但已經安於生活在負面的環境中,即便是負面的環境也是個舒適圈,因為已經習慣了,人性是不願意、不敢輕易變動的,雖然是不舒服的負面舒適圈,但還是不斷的忍耐。心裡跟是上帝禱告真的很苦。

有一天上帝帶我離開這個負面環境,帶我跨入新的自由的、充滿新鮮空氣、充滿挑戰的環境,我在這樣的環境重新適應、學習,這個新環境也成為了我的新的舒適圈,這是上帝預備的新的舒適圈,是我的佳美之地。上帝帶領我前往更美、寬闊、流奶與蜜之地。我現在過的很自由、很豐盛、很滿足。

上帝要帶領我們迎向更美好的未來,帶我們跨入上帝的舒適圈,讓我們的人生好還要更好,脫離負面環境,進到屬於我們的流奶與蜜之地。

除了我們自己進去之外,上帝還要我們帶領人跟我們一起進去。

上帝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帶領人進入豐盛」。(出3:11-12)

上帝呼召摩西去見法老,要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不過摩西對上帝這個提議感到自我懷疑,我是什麼人呢?我竟然可以去見法老?我怎麼可能帶領人出埃及呢?

上帝給摩西一個保證:「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何烈山上事奉我,上帝講的都是肯定句,都是必定,一定是,不是模稜兩可的可能、好像。

有上帝的同在,有上帝的應許,就是我們跨入上帝的舒適圈最大的保證,上帝給摩西掛保證,我必與你同在,我必帶領你們在何烈山上事奉我。這在摩西的小腦袋是想不到也想不透的,上帝要怎麼做呢?這時候摩西需要的是信心,相信上帝,跟著上帝就對了。

上帝要摩西帶領祂的百姓,一大群兩百萬人出埃及進迦南,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阿。但上帝掛保證,我與你同在就做得到,我們不是靠自己,而是要倚靠上帝。

我們的信仰是旅行團,不是背包客,上帝要我們一起搭上開往天國的巴士,在這個巴士上我們一起享受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美景、美食、美物,一起分享一起哭一起笑。我們不是獨行俠,我們要帶領人一起經歷神,一起進到迦南美地。

在我還是幕道友時,有基督徒姊妹就主動問我要不要一起看聖經,要跟我一對一,我問他什麼是看聖經,他說帶我更認識耶穌,我就說好。於是我們開始一個禮拜約一個時間一起看聖經。我跟他們一起讀經將近一年,他們很熱情的回答我關於聖經的問題,積極的和我建立關係,和我一起吃飯,帶我出去玩,教我怎麼禱告。這段期間奠定了我很好的信仰生活。至今我仍然很感謝當初帶領我的姊妹們。

我以前被基督徒帶領,得到福音的好處,現在我也開始帶人經歷耶穌。前陣子傳福音給大學同學,問他願不願意一起讀一本小冊子更認識耶穌,他說好,我們就約一個禮拜一次在線上一起讀。他說要怎麼知道耶穌是真的,我說我們一起來禱告經歷神。他有三個年紀還小的小孩,平常要一打三真的很辛苦也很疲累,他就跟上帝禱告因老公要出差,這個禮拜急需幫手幫忙度過難關,沒想到到認識熱情的鄰居媽媽也是基督徒,主動提議帶他和女兒出遊,他覺得這個基督徒鄰居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他經歷到耶穌是聽禱告的上帝,耶穌是又真又活的。

透過一對一的時間,才能和人建立更深刻的關係,更了解對方的狀況,能針對對方的問題回答,一起禱告經歷上帝。

上帝要我們去帶領人,一起經歷他的豐盛,耶穌升天前給每個基督徒最重要的大使命是「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大使命可以歸結為兩個任務:領人歸主、帶人成長,我們要帶領人從黑暗進入光明,從死亡進入永生,從貧乏進入豐盛,帶領人一對一認識信仰、經歷上帝的真實。

這時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在我們心中想三個名字,他們還沒有認識耶穌的,我可以帶領他們認識耶穌,經歷耶穌的豐盛,得耶穌的生命。我們先為他們來禱告,求上帝為我們開傳福音的門,使我們所愛的人也一同搭上福音旅遊巴士,前往上帝為我們預備的佳美之地。

接下來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信靠神隨時引導」。(出3:13-22)

摩西的小腦袋想不到上帝會怎麼帶領百姓出埃及,上帝也知道摩西很擔憂、徬徨、無助,摩西一連串的問了上帝好多問題,上帝都一一的回答,上帝手把手的教摩西怎麼說、怎麼做,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第三步做什麼,上帝一步一步的帶領百姓前往應許之地,上帝的計畫很周詳,祂告訴摩西會發生什麼事情,中間會遇到困難,但別怕,還是會順利出埃及,出來前還跟埃及人拿了一筆財產,之後在神的山上敬拜。

上帝知道我們常是沒有信心的,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懼怕,上帝很有耐心細心的將祂縝密的計畫告訴摩西,摩西只要信靠上帝隨時引導就好了。

信心,是我們信仰的核心,雖然到應許之地有一段路,是遙遠看不清楚的遠方,但不要擔心,上帝會帶我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只要隨時信靠上帝、緊緊跟隨。我們需要有信心的冒險,帶領人一步一步的跟著上帝往前走。

請問我們要怎麼樣把一頭大象吃掉?一口一口的吃,要怎麼邁向上帝給我們的豐盛之地,一步一步的走,邁開信心的腳步,踏上信心的冒險之路,相信上帝隨時的引導。上帝比我們看得更高、更遠,祂有縝密周詳的計畫,我們憑著信心逐步跟隨就對了。上帝會手把手的教我們,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不要怕,只要信。

猶太人在埃及受到奴隸,被摩西帶到曠野,反而想念在埃及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但他們卻是作奴隸不自由被鞭打的負面環境,久了也成舒適圈,但這是負面的舒適圈,上帝不要他們待在負面的、不健康的、安逸的舒適圈裏面。上帝要帶以色列人跨入新的舒適圈,是美好的、寬闊的、流奶與蜜之地的應許之地,要成為自由人。

上帝要給我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不要以現況為滿足,要憑著信心前往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新的舒適圈,不僅我們自己進去,我們也要帶領人一起去,帶人一起經歷上帝的豐盛,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讓我們帶人一起經歷基督的豐盛,內在心靈的豐盛和外在富足的豐盛,都是上帝要賞賜給我們的。

在前往更美好的未來的旅途中,我們都需要有信心的緊緊跟隨上帝,上帝會手把手的教我們,一步一步的帶我們,只要跟著上帝,一定會到達那美好的未來。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1v2v

我從小在民間信仰的環境中長大,到了大學有機會接觸基督教,後來信了耶穌。在台灣信主人口比例偏低的,身邊的親戚朋友大多都是非基督徒。所以當時眼界狹小的我,在心目中的世界最大宗教,一直是佛教或道教的印象。

不過,現在可以隨時上網查詢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人口數,會發現信仰人口最多的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第二名是伊斯蘭教,第三名是印度教,華人所信的佛道教、民間信仰,排名在第四、第五。

這個統計數字可能會讓很多在台灣的基督徒嚇一跳,原來我們所信的基督教,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信仰人口排名第一,佔世界人口數的1/3,也就是說全世界每三人就有一人是基督徒。

想到小時候,由於所見的幾乎是佛道教、民間信仰居多,就會以為信佛道教的人口總數是多於基督教的,但事實不然。人很容易受限於眼睛所看見的,因此有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的問題。

我們也不要因為基督教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而感到自滿,因為台灣的信主比例並不高,遠遠落後於世界的1/3的比例。所以,這反而是一種提醒,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灣的基督徒應該更努力去實踐大使命,去傳揚使人得救的福音。

基督徒是帶來祝福的天國大使,面對廣大的禾場,只要我們憑著信心去傳,將船開往水深之處,必定會捕撈到滿滿的魚,成為得人漁夫。

 

水深之處

water
經文:路5:1-11

我今年信主18年,回顧過去信主的年歲,有15年其實是過得不太開心的,覺得信耶穌好像也沒有比較好,每天工作不太快樂,甚至有一段時間壓力大到不自覺拉肚子、神經緊張、晚上失眠,都快憂鬱症了。

當時覺得信跟沒信好像差不多,後來,我發現其實是我沒有抓到信仰的核心精神,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耶穌要給基督徒的人生是豐盛的,但為什麼我沒有得到基督的豐盛呢?問題出在我身上。

我不認識耶穌,他講的話我沒有入心,當我重新認識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使人得生命,並且得得更豐盛。我就跟上帝禱告,我要靠耶穌得生命,幫助別人靠耶穌得生命,我要得的更豐盛,幫助別人靠耶穌得的更豐盛。

當我放下以前對信仰的錯誤認識,放下自己的看法,重新將我的眼光對焦在耶穌的話,我開始經歷到耶穌要給我的豐盛。

今天耶穌要我們前往水深之處,是要我們去得豐盛的,要前往豐盛的第一步是:「放下己見」。(參考經文路5:1-5)

耶穌在加利利湖邊講道,湖邊擠滿了人,耶穌看到有兩艘船靠岸,漁夫不在船上去洗網了,漁夫剛補完魚回來正要做收尾的工作,把網清洗整理乾淨。其中一艘船是彼得的,耶穌就上了彼得的船,請他把船撐開離岸邊有一點點距離,耶穌就坐在船上講道,講完道了,耶穌沒有立刻下船離開。反而做了一個奇怪的要求,他要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

水深之處是什麼樣的地方,河中央,離岸邊很遠地方,這裡的水比較深,但會有魚嗎?魚通常是在岸邊,因為岸邊有石頭、水草可以讓魚受到遮蔽、保護、休息,還有從岸上沖下來的食物,有些小生物會躲在石頭、水草縫隙裡,這些都是魚的食物,魚群大多集中在岸邊。如果要補魚的話,應該是要在岸邊捕魚,才會補到比較多魚。

但耶穌卻要彼得開船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彼得是經驗老到老漁夫,他是打魚專家,他比耶穌專業多了,耶穌的職業是木匠,木匠怎麼會懂得怎麼打魚呢?隔行如隔山阿!木匠要來指導魚夫怎麼打魚,說什麼也不通,在怎麼樣都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彼得心裡可能想,拜託耶穌,我們昨天忙了整個通霄,都徒勞無功,連幾條魚都沒有撈到,按照常識,捕魚要在岸邊阿!那裡魚才多啊!水深之處根本就沒有魚。不過,看在你曾經醫治好岳母的熱病,那就聽你的吧!

彼得內心快速的閃過這些念頭後,跟耶穌說:「老師,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聽你的,我就下網。」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

我們看到彼得有一個很好的態度,他先放下己見,聽聽耶穌的想法,他也願意照著耶穌的話去做做看。他還沒有立刻就拒絕耶穌,跟耶穌說:「這不可能啦!水深之處怎麼可能有魚,我們昨天補了一整個晚上都沒有打到魚,以我的專業來保證,現在也抓不到魚。而且都累了一個晚上了,不要再開船傳出去了拉!我想一樣會做白工的,不如早點收工回家休息。」

彼得是個專業的魚夫,捕魚不需要聽木匠的,但他沒有拒絕耶穌的提議,而是放下自己固有的己見,照著耶穌的話去做做看。彼得放下自己覺得不可能的想法。

當耶穌吩咐臨到我們時,我們要放下己見、放下自我,放下身段、放下地位、放下專業知識、放下邏輯思維,直接就去執行,如同小孩子聽從父母吩咐一般,不懷疑就直接按著吩咐而行。

我們是不是常常覺得很多事情不可能,我的工作就這樣了,不可能有什麼變化,我的孩子就這樣啦,不可能有什麼改變,我的夫妻關係就這樣了,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生活當中有太多事情讓我們覺得不可能,我們很容易陷入負面的思維,覺得這不可能,做不到,很難。

有一位70歲老姊妹,我和他相處半小時,就覺得很不舒服。這個老姊妹說出來的話,沒有一句是正面的,全都是負面的,他都說,這不可能啦!這很難做拉!這會失敗拉!和她相處真是如坐針氈,一個認為什麼都不可能的人,實在很難相處,想和她保持距離。

但另外一位80歲老姊妹給我的感受完全相反,這位老姊妹講的話都是正面積極的,她說今天真是開心啊!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充實,每天都有新東西可以看,每天都可以打電話關心家人朋友。

這兩位老姊妹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態度,一個是凡事都有可能,一個是凡事都不可能。我比較喜歡跟凡事都有可能的老姊妹相處,我也期勉自己像這個八十歲凡事都有可能的老媽媽一樣,有個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我們教會是網路教會,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們不可能在網路建立教會,不可能在網路建立小組,不可能在台南開拓小組,不可能在台中開拓小組…不要讓不可能限制我們的行動。

耶穌說,把船開往水深之處,在人想來不可能的地方卻捕到魚,在不可能的地方上帝早已經預備當得平安的人。耶穌是使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全能上帝。我們要先放下自己的主見,相信在基督裡凡事都可能。

耶穌要我們前往水深之處,這個水深之處是指什麼,我們看為不可能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網路建立教會,我們可以在網路建立小組,我們可以在台南開拓小組,我們可以在台中開拓小組。耶穌要讓我們經歷到,他要讓不可能變為可能,在水深之處,他已經預備好當得平安的人,只要我們去,就能得人,我們要有這樣的確信。

因此,上帝要教導我們第二點是「順服行動」(參考經文路5:6-8)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竟然圈住了許多魚,魚多到網子差點要裂開,魚把整個網子都撐得滿滿的,彼得連忙把另一船的人也叫來幫忙,魚獲量不只一艘船,是裝滿整整兩艘船,重到船差一點沉下去,真是大豐收阿!兩船滿滿的魚獲量,可以賺多少錢啊!如果一條魚賣200元,一艘船裝兩百條,兩艘船有四百條,他們一下就進帳八萬元。

彼得聽了耶穌的話,順服去行動,經歷到這麼大的神蹟,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彼得頓時感到非常羞愧,哀啊!我自認為是專業的魚夫,心裡還藐視耶穌的意見,我只是想照著你的話去做,做做樣子撒撒網,告訴耶穌真的抓不到什麼東西,沒想到竟然抓到滿滿兩船的魚貨。耶穌阿!我是個罪人,我驕傲,我自大,請離開我吧!

彼得能夠經歷到這麼大的神蹟,是因為他有一個順服行動的態度,聽到耶穌的話又去做的人,這樣的人是有福的,就像是一個聰明人,把房子建造在磐石上,雨林、水沖、風吹都不會倒塌,因為根基在磐石上。聽見耶穌的話卻不去行的,就像把房子建造在沙上,雨淋、水沖、風吹,房子就倒榻了。(太7:24-26)

聽話順服就必蒙福,聽了耶穌的話又去行的人是有福的。弟兄姊妹,我們要成為順服行動的基督徒。

我們不可能待在原地不動,卻期待有任何神蹟發生。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情,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這是癡心妄想。

我們想要經歷上帝,就要順服,要起來行動,要先邁開我們腳步,要成為一個主動的人,要成為一個讓事情發生的人。

約書亞要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當時約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是漲過兩岸的。一般人會怎麼過河,如果有橋的話就走橋,沒有橋就在渡口搭船,如果水道比窄水又淺,那就用走的過河。

很多人在假日喜歡去淡水玩,淡水有名的就是淡水河,很多人會到淡水河口看夕陽,逛老街,如果要從淡水到八里,就要在淡水搭船渡過淡水河到八里,是沒有辦法用走的過去,一定要搭船,或是走跨河大橋。

約書亞要帶領兩百萬的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這麼多人要過河,不是走橋,也不是搭船,而是走過河道到對岸去。可是一到春天,河水漲溢,漫過兩岸,河道就寬了許多,也深了許多。當河水漲溢時,以色列的男女小孩要渡過約旦河,特別是在耶利哥附近渡河,原本是十分危險的。那裡水流湍急,常有到河中沐浴的人被河水沖走。

上帝吩咐約書亞,要他們要走的過河,過河是有順序的,約書亞帶領抬著約櫃的祭司走在最前面,人們要和祭司距離兩千肘大約是一公里。祭司要在水裡站住,約旦河水就在上游立起壘,人們就可以走過乾地直到對岸。

上帝吩咐約書亞這麼做,約書亞就聽了而且順服,帶領團隊順服上帝的話然後照著做,整團兩百萬人就經歷到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神蹟。

對於耶穌的吩咐、教導,我們要有一個順服的態度,這裡的順服不只是把耳朵打開而已,還要去行動,照著做。

我們現在主日和小組都有進行權能事奉,上帝藉著弟兄姊妹的領受來鼓勵我們,要憑著信心前進,在還沒看見就去行的,這是有福的。

上禮拜小組的權能事奉時間,有姊妹禱告說,他看到魔女宅急便琪琪的畫面,琪琪要練習騎掃把,一開始可能很不熟練,不太會飛行,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就越來越熟悉騎掃把的技巧,能飛得更快更高更遠了。他說要鼓勵我們當中的人,現在正在練習一些技巧和工具,不要氣餒,只要不段練習就會更加熟練了。

聽完這姊妹分享,我覺得是上帝要藉著他來跟我說話,我現在學習了很多工具,怎麼佈道、傳福音、帶領人一對一、關懷、溝通、領導…我知道很多知識和技巧,但還使用得不夠熟練,我需要跨出去,去帶人,去實踐、去使用工具,就越用越好,服事會越來越有能力。

耶穌吩咐我們每個基督徒的大使命就是要去領人歸主、帶人成長,我們現在就能去邀請新朋友來參加小組,邀請一對一任是耶穌,邀請他們來經歷上帝的又真又活。我們要順服耶穌的教導,前往水深之處,就會經歷到耶穌早已預備好的豐富魚貨,等著我們去抓。

接著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為主得人」(參考經文,路5:9-11)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專業的魚夫照著木匠耶穌的話去做,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打上來的魚裝了滿滿的兩船。這樣老江湖的彼得下一跳,另外一條船的雅各和約翰也嚇一跳,以他們的專業判斷,水深之處怎麼可能會有滿滿的魚呢?當他們相信和順服耶穌的話,去做就經歷到耶穌給他們滿滿的祝福。

他們補了一整晚都沒有捕到魚,已經在洗網子準備要收工了,沒想到現在滿船的魚貨,一下就進帳個八萬十萬。人有的時候靠自己努力半天,沒有什麼成果,但是順服耶穌,照著耶穌的話做,卻經歷到超過所求所想的豐富。

跟隨耶穌的人,不用擔心物質上的缺乏,我們吃的、用的、穿的,耶穌都知道這是我們的基本需求,耶穌一定會供應。耶穌呼召彼得:來跟從我吧!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跟著耶穌一起來賺人吧!賺人比賺錢更好,這裡不是說賺錢不重要,而是賺人、得人,會使我們生命更有意義。我們跟隨耶穌去做賺人的事情,不需要擔心賺錢,耶穌必定會供應。

耶穌現在也在呼召我們:「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耶穌要祝福我們前往水深之處,下網打魚,順服行動,就能捕到滿滿的魚。我們要一起來為主得人。

有個牧師在蒙召前做了一個夢,他夢到自己牧養一間教會只有10個人,教會旁邊有個菜園,牧師就和這10個弟兄姊妹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牧養這10個人從年輕到老,鬍子從黑到白。醒來後,他覺得這是上帝確認他態度的一個夢,及時教會只有10個人,願不願意有委身的態度。這個牧師願意委身,但另一方面,他覺得上帝不是只要他守著這10個人,教會不應該是這樣弱小,而是要不段成長、蓬勃發展,基督的身體要漸漸增長,在質量上都不段成長的。

這個牧師到一間傳統的老教會牧會,一開始是80個人,在他努力的建造,成全弟兄姊妹,廣傳福音努力做工,上帝祝福這個教會成長到800人。上帝不要教會苦哈哈,上帝樂意祝福教會更豐盛,在質量上不斷的成長,加添我們得救的人。

耶穌跟我們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這個牧師怕什麼呢?怕無聊,一輩子守這10個人,多無聊啊!上帝知道這個牧師怕無聊,有耶穌與我們同在,不要怕,要得人了。

世界上最大的教會是純福音教會,有八十萬人,創辦人趙鏞基牧師一開始牧會只有5個人,在簡陋的帳棚裡面聚會,教會非常的貧窮。但趙鏞基牧師走向水深之處,他補到滿滿的魚,魚網都要裂開了,他的教會從5個人增長到80萬人,魚多到裝不下教會。

趙鏞基牧師怕什麼呢?他怕窮,一開始牧會什麼都沒有,他家裡也是家徒四壁,連桌子、椅子、腳踏車都沒有,耶穌跟趙牧師說:不要怕,我與你同在,我是祝福的上帝。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我們每個人怕的東西不一樣,有的人怕被拒絕、有的人怕沒面子,有的人怕沒錢、沒資源,有的人怕沒有人陪,有的人怕沒有能力。不論我們怕什麼,只要有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不用怕。

耶穌對你我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上帝是要我們得豐盛的,我們出去不會空手而歸,是要滿載而歸,當我們出去抓魚,一定抓得到,而且會抓到爆滿的魚。

現在我們要主動出擊,問問身旁的人,你要不要信耶穌,你要不要一起讀聖,你要不要來參加線上小組。讓我們主動開口邀請,我們是天國的大使,要將人引介到耶穌面前,讓我們一起來實踐耶穌的大使命。

耶穌透過這段經文教導我們三件事:

第一, 放下己見,放下自己的知識、理性、專業、擔憂、害怕、負面思想。
第二, 順服行動,前往水深之處,下網打魚,有行動才會有收穫。
第三, 為主得人,我們的人生不是賺錢就是賺人,我們要為主賺人,當我們去做的時候,耶穌會將當得平安的人賞賜給我們,讓我們賺到滿滿的人,我們一起為主得人。

一位女牧師的激勵見證

Purple Playful Line Art Sunday Sermon Christianity Church Presentation

最近聽到一位女牧師分享牧會30年來的經驗,聽了非常感動。

他述說的牧會經歷很引人入勝。二十多年前,他一位年輕的女子初到教會領導,欠缺說服力。這間教會雖已有數十年,但人數卻寥寥無幾,鐵皮搭建的教堂千瘡百孔、晴天透風、雨天漏水,甚至牧者的宿舍破敗到夜夜上演著蛇吃老鼠,貓緊追在後的戲碼。

這位女牧師身處艱困的環境,在充滿酗酒、怠逸與混亂的偏鄉原住民部落中,教導弟兄姊妹倚靠基督、順從上帝的真理,果然在這二三十年的牧會中,在聖靈的同工與祝福下,成功地帶領教會成為一個健康茁壯的教會,在當地成為一個照亮黑暗的見證明光。

他的經歷,實在激勵人心!上帝是信實可靠的。

去年,美國著名的馬鞍峰教會因著女性按牧問題,被保守的教會宗派劃清界線,讓人驚訝與扼腕。在台灣,女性牧會領導其實也比男性面臨更大的壁壘與挑戰。所以,這位牧師身為「女性」,能夠成功牧會,是很不容易的,要比男性面臨了更大、更多的挑戰。

感謝主!這位牧師的成功領導,讓人忽略掉他是一位「女性」牧者。她突破了社會中無形的性別壁壘,靠著上帝建造教會,他的信心、方向感、抗壓力與毅力是很不容易的,非常激勵信心,實在是我學習的榜樣。

 

 

教會和小組也是有生老病死的~教會增長技巧中的「組織生命週期」

life

 
所有的組織都有「生命週期」,週期依序是:凝聚期、衝突期、發展期、衰老期、死亡期。

「死亡期」不是指人死掉了,而是沒有「動力」了。

很多的小組其實是在「死亡期」,沒有動力傳福音、做新事,只是行禮如儀、日復一日的聚會,小組聚會變成一種習慣、生活方式,對小組不再有任何期待。

以前我參加過在死亡期的小組,同一群人一起聚會三年五年,聚會流程是唱詩、信息分享、彼此代禱,若是沒有任何意外,我可能和這群人一起變老。這樣的小組是沒有任何動力的,只是一群內聚的基督徒,沒有向外傳福音完成大使命。

那要怎麼解決組織僵化的問題,有兩個解決方法:
1.聖靈充滿
2.組織再造

小組當中有聖靈的工作,會激勵人心,感受到這位上帝是又真又活的,基督徒的生命會被更新,也會吸引新朋友一起來經歷神。

適時的組織再造,像是更換小組長,會為組織帶來新的氣象,或是和不同的人重新組一個小組,會產生不同的火花,讓組織從「凝聚期」重新開始,會帶來新的動力。

若是想讓小組持續有動力,要注意小組現在在哪個生命週期,會帶來什麼影響,並且要靠著聖靈和組織再造,讓動力可以一直生生不息。

讓異象成真


1v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代表馬丁路德金恩牧師,發表了一篇影響近今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其中有一段是「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金恩牧師在演講中清楚的傳遞異象(vision願景),他看到未來的畫面是孩子們處在一個平等、尊重、自由的國家。

有清楚的異象,才能進一步思考要如何達到異象。有四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落實異象的實現:異象、策略、計畫、執行,以異象火車作為圖示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的來思考。

我發現這四步驟可以應用在人生的每個層面,如果我想變有錢,異象必須要具體化。例如,三年後存款要達到一百萬,而不是空泛的說我要變成有錢人,有了異象,才知道要用哪種籌錢方式來達到目標。又如,我想要有美好的婚姻,應該在婚前就先想想我想要的婚姻生活是什麼樣、期待的互動狀況,至少要先有個圖像、想法,然後才能知道要選擇哪一類型的對象,進行相關的籌備。但如果都沒有任何異象或想法,恐怕結了婚也不一定能達到我的期待的婚姻生活。趙鏞基牧師曾說過蒙應允禱告的秘訣是「禱告要明確」,我想,這和「擁有異象」的意義是應該相近的。

過往搞不清楚異象和使命,結果以為擁有了異象,其實沒有,難怪達不成異象。異象是具體化的、可以評估的,使命則是一種責任,例如,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使命,未來一段時間能帶領百人信主則是異象。曾聽過有教會的異象是「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嚴格來說,這不是異象,因為無法具體評估成效,連完成異象與否都不知道,這教會在一開始就註定他們的增長流於空泛的口號。

另外,人容易只是說說而已,可能因為懶惰或種種原因,也一定不會真的從心裡「擁有」異象。接著,什麼都沒有做時間就這樣過了,然後不知不覺就老了,想來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我們應該要誠實地問問自己,這異象真的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嗎?還是只是自欺欺人的口號,喊出來安慰良心而已。

2v

去做就對了!

do

在中傳職碩《增進領導力》的課程,提到了一個非常樸實無華的教導,雖然平淡無奇,但卻非常觸動我的心。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要學會游泳,就要先下水。
要學會開車,就要先握住方向盤。
要學會領導,就要先去帶人。

這一點我有深深的體會。在服事十幾年的光景中,我常以為自己在領導教會這方面應該具有足夠的經驗、知識與能力了,但是真正面臨挑戰時,卻是不足的。

因為領導就像是學習游泳和開車一樣,是一個技能,要實作,要練習,光是上課用聽的、看書學知識、在紙上談兵的自以為會,其實是虛的。

現在有太多人談論領導,煞有介事地夸夸其談,說得頭頭是道,甚至引經據典,但是實際應用時,卻領導無方。

另外,領導的學習最好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漸難。在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修正,邊做邊反省,才逐漸習得領導的技能。太快地讓小孩開大車、讓無知的小白兔進入充滿挑戰的大森林中,其實是揠苗助長,不但很可能學不好領導,反而讓人在無知的驕傲下摸索前進,最終導致翻車,造成創傷。

所以,該怎麼學好領導呢?現在就把握各種領導的機會,而且最好從一對一的帶領開始。不要小看這一對一的帶領。因為先從帶領一個人開始,接著帶領一個小組,之後再帶領更大一群人。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地做好每一個步驟,這樣才能奠定紮實良好的基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習領導,最重要不是上課或讀書,而是實踐。現在就去「做」就對了。Just do it!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