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Running Man

run

2023年最後一天到101跨年,街道上和市府廣場擠滿了人,大家都充滿著興奮、快樂的心情,準備倒數迎接2024。和大家一起倒數54321,看到101煙火綻放出來的那一刻,有滿滿的感動。新的一年來了,感覺人生充滿了希望。我就在想,要怎樣以行動來落實今年的目標呢?

保羅是實踐目標最好榜樣,保羅有一個非常謙卑的態度,就是「不要自滿停滯」。

1.不要自滿停滯

腓3: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保羅寫信給腓力比教會的弟兄姊妹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意思是我沒有得到、我還不足、我還不夠、我還要努力。保羅是個謙卑的人,他知道在事奉這條路、學習這條路,他還不夠,他還需要再努力,不要為過去的成果、過去所知識而自滿。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就是「不要自滿停滯」。當一個人自滿了,他就停止學習,聽不進去別人的話,都覺得自己會了,自己可以,自己很行。當一個人自滿正是他停滯的開始,這是非常危險的,自滿容易自大狂妄。中國人有一句話說「滿遭損,謙受益。」謙卑倒空自己,才能裝進新東西。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無知智慧真善美」,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會追求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無知。

改變世界的蘋果手機,創辦人賈伯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到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勉勵畢業生的話,永遠要保持飢餓,保持笨,意思是永遠要知道自己不夠不足,不要自滿停滯,要持續的學習,大學畢業之後,還是要繼續學習,不要停滯不前。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再也沒有主動拿起書來讀,主動學習。Jobs勉勵菁英畢業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當一個人不學習,他不只是停滯而已,還是後退、退步。在新的一年,我們不要自滿停滯,要謙卑的學習、成長,往前走。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屋樹人」測驗,要在一張白紙上畫房子、樹、和人,人不可以是火柴人,圖畫上一定要有屋樹人,還可以自己加上其他東西。畫完後,有心理專業的朋友幫我解析這幅畫的意思,他說這畫裡面的人,都沒有畫耳朵,人物沒有耳朵,表示這個畫圖的人沒有在聽別人說話。

聽到他這麼說嚇一跳,我自以為很謙卑,會聽別人意見,但事實是,我很自大,把耳朵關起來,別人跟我講什麼我根本沒有在聽,一點都沒有入心。在那次的提醒下,開始留意自己和別人的互動,別人跟我講話時,我會刻意留心聽別人到底在跟我說什麼,可能建議、可能是抱怨,可能是請求,可能是不滿…等。留意對方的反應是什麼,才能正確的回應,也調整自己不好不恰當的行為態度。當我開始把耳朵打開以後,人互關係人際互動有變好了。

因此,不要自滿停滯,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夠了、學會了、明白了,我們還不夠,還需要進步、成長。

2.向著標竿直跑

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保羅說他只專注在一件事,其他的事情都沒那麼重要,只有一件是最重要,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忘記背後,去年2023年已經過了,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時光已過抓也不抓住。現在是2024年,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努力過好2024年。有一個經濟學理論提到沉默成本和機會成本。如果我今天買票看電影,進到電影院裡面看了10分鐘發現是一部大爛片,那我是要繼續忍耐看完,還是當機立斷離開現場呢?如果是忍耐看完,我花了電影票錢還有時間,還有不快樂的心情。

比較聰明的作法是,應該是當機立斷離開現場,因為繼續待下去也會不開心,離開後還能去作喜歡做的事情。雖然花了電影票錢,就把他當作是沉默成本吧!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不需要一直懊悔,苦惱,或在負面情緒中,這些都已經是沉默成本,無法改變。我們能夠把握住的就是現在的機會成本,現在能讓我們開創出不一樣的未來。

保羅說的忘記背後,就是忘記已經付出的沉默成本,努力面就是抓住現在的機會成本,然後竭盡全力的向著標竿直跑。這裡的跑步不是散步、不是慢跑,是在奧運會上的競賽,運動員要竭盡全力的努力向前奔跑。這個奔跑不是無定向的,是向著標竿直跑,標竿是指目標、終點線。我們的奔跑要有方向,不是隨便亂跑,是要有目標性的竭盡全力的向前奔跑。

戰國時期,有個人要去楚國。他駕着馬車在大路上急馳。路上,他遇到一個同路人,二人攀談起來,當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國時大吃一驚,問他:「楚國在南方,你怎麼朝北走啊?這樣走,什麼時候能到楚國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説:「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國。」同路人提醒他:「這樣走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説:「我帶的路費、乾糧很多,能用好多天,路遠不要緊。」同路人着急地説:「你走錯了,這樣走你到不了楚國的。」那人很自信地説:「我的車伕駕車技術非常好,不用擔心。」同路人見這人如此糊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這就是成語「南轅北轍」的由來。做任何事情以前要先確定方向,方向錯誤,即使花在大的力氣,也到不了目的地。

今天是2024年,我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請問你的標竿是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耶穌在12歲的時候,聖經說形容他在四方面成長:智慧、身量、與人的關係、與神的關係都成長,這可以作為我們2024年成長的四個目標。

3.得著主的獎賞

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得著主的獎賞」。

我們在看一次經文:「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保羅努力奔跑,朝著目標前進,到達終點時,上帝早已經預備獎賞要給他。保羅所處的時代有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很多運動員平常嚴格的訓練體能、控制飲食,不斷練習,希望在運動會上能夠得名,拿冠軍,當時的得名的獎賞是一頂桂冠,戴在頭上有著無比的榮耀。

保羅說我們基督徒也要這樣得獎賞,奧林匹克的冠冕會壞掉,上帝給的冠冕不會壞掉。所以,我們奔跑不是無定向的,鬥拳不是打空氣的,保羅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保羅的標竿是外邦人的使徒,傳福音給外邦人,建立教會。

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這個教會跟他的關係非常好,還為保羅奉獻,他們也有很好的見證,保羅說腓力比的弟兄姊妹就是他的喜樂,就是他的冠冕,保羅的獎賞就是這一群愛主的弟兄姊妹,被栽培起來成為門徒,繼續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上帝早已經預備好獎賞等著我們去拿,這個獎賞是我們在世的時候就可以得到的。每個人的恩賜不同,目標也不一樣,得到的獎賞也不一樣。

音樂之父巴哈一生寫了很多經典的樂曲,他被評為最偉大的德國人中的第六名。巴哈每作一首曲子,在開頭會寫JJ,意思是主耶穌幫助我,做完曲子後的結尾,會寫上SDG,意思是榮耀歸於上帝。巴哈在世和離世後,都得到他的獎賞,人們從他的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好,得到人的肯定與讚美,他也得到上帝賜給他的獎賞。

清朝有一位宮廷畫師郎世寧,他是義大利人,從小學習繪畫,19歲在熱那亞加入耶穌會,於1715年康熙54年到中國傳福音成為宮廷畫師,到中國將近半個世紀51年服事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他的畫作特別得到乾隆的喜愛與賞識,乾龍還自稱是郎世寧的繪畫弟子。郎世寧擅長畫人物、野獸、花鳥,他將西方繪畫技法帶入中國,是第一位促使中西繪畫交流的人物,他終身沒有再回到自己的故鄉以78歲高壽安息主懷。

我們現在可以從珍貴的畫作中看到宮廷內重要的慶典、禮儀的進行方式,都是出自郎世寧的手筆。有一陣子大家非常喜歡看的後宮珍環傳裡面妃子的樣子,也都是郎世寧畫的人像。

郎世寧在義大利學畫期間,有很多幅作品,其中一幅大型油畫宗教畫是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談道,郎世寧的油畫技巧已經能夠表現出立體、光影、對比的技巧,他的能力已足以擔任宮廷畫師。郎世寧在義大利習畫已擅長繪畫技法,已具備將來能夠擔任宮廷畫師的資格,上帝一步一步的訓練裝備郎世寧,讓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他的使命。

郎世寧習畫時,可能沒有想過有一天上帝使用他的繪畫恩賜在宮廷中服事,近距離向位高權重的皇帝宣揚基督的福音,他如同但以理一般,在異邦國王當中服事三代並且倍受器重。

郎世寧是一位非常謙卑的人,在所有的宮廷畫和檔案文獻中,幾乎找不到郎世寧的自畫像,在與耶穌會往來的信件當中,常提到自己是多麼沒有用、多麼軟弱、多麼失敗…,我不曉得郎世寧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但要在宮廷中服事想必是不容易,他倚靠主忠心的為主工作,他的生命已經大大彰顯神的榮耀。

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帝所賜的獨特恩賜,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為主所用的心,主會訓練、裝備我們,但不是說這個過程不會遇到困難,有困難要來到主前緊緊抓住耶穌,靠主得勝,靠主竭力奔跑到終點,我們會得到上帝所預備的獎賞。

保羅信耶穌以後,看萬事為糞土,唯有耶穌基督為至寶,他一生的使命就是傳福音,建立教會,領人歸主、帶人成長。當他準備要見主面的時候,他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7)保羅已經得到神給他的獎賞了。

上帝有給你什麼獨特的天賦嗎?特別的恩賜嗎?今年就把他發揮出來,燈要放在燈台上發揮影響力,我們在今生就可以得到主給我們的獎賞。

舊約聖經我很喜歡一卷書傳道書,傳道書的中心思想是死亡,死亡讓我們知道人生有限,所以要把握時間珍惜時間活出美好人生。虛空的虛空,虛空的原文是煙,意思是抓不住的意思,我們短暫的人生很多東西抓不住。最近我打電話關懷,有個弟兄說他年紀大了,大病沒有小病不斷,真的很痛苦,想要有健康的身體,但抓不住,健康是虛空。

趁著我們還年輕,還有體力的時候,在今年2024年完成三件事:

第一, 不要自滿停滯
第二, 向著標竿直跑
第三, 得著主的獎賞

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禱告,不要自滿停滯、向著標竿直跑、得著主的獎賞。

「獻出心臟」給耶穌

give
「獻出心臟吧!」是神劇《進擊的巨人》的名言,一群人加入調查軍團,宣示要殺光所有牆外的巨人,讓牆內的人從此可以得到自由,放心地走出沒有圍牆,看看一望無際的美麗大海。「獻出心臟」的勇士們,不願再受到巨人的宰制,為了打敗巨人,有一種將生死至之度外的決心。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4-25)跟隨耶穌到底失去,還是得到?看似失去,其實耶穌是要我們「得到」

「背起十字架跟隨主」,是指要受苦嗎?是指要承擔使命嗎?是指要傳福音嗎?「十字架」的意思是「代贖」,也就是「交換」(wonderful exchange)。「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意思是,不斷的背起交換的恩典,活出「向己死,靠主活」的得勝人生。基督徒不是靠自己,而是要緊緊抓住、牢牢依靠耶穌的十字架,深知我不能,上帝能,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新生活。

基督徒要過一個「獻出心臟」給耶穌的人生,保羅說:「當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查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羅12:1-2)

「獻出心臟」給耶穌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以為獻出去會有所損失,其實正好相反。當我們將身體獻上,反而得著生命。我們要確信,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簡單來說,上帝不以惡待人,祂的心意對我是好的。

「獻出心臟」給耶穌,不是喪掉生命,而是反得生命、得豐盛。

保羅和雅各的「因信稱義」有何不同?

justification


現在仍然有些基督徒搞不清楚保羅的「因信稱義」和雅各的「因行為稱義」有什麼不同,在自己的腦補下,做出了得救除了信心還需要加上行為的結論,結果犯了重大的神學錯誤,陷入教會歷史著名的「半柏拉糾」異端之中。

其實好好讀聖經,就會發現,保羅和雅各所講「因信稱義」兩者用法在對象與定義上都不一樣。

首先,是「稱義」方面的不同(「誰」說好呢?)

我們要先從聖經的上下文來看:

保羅在羅馬書5:1提到的「因信稱義」是人藉著信靠耶穌,與神和好。保羅的「因信稱義」講的是「得救」,是神人關係,「稱義」是「神說人好」。

雅各在雅各書2:14-26講的「因行為稱義」,是人因著有好行為,別人說你好。雅各的「因行為稱義」講的是「見證」,是人人關係,「稱義」是「人說人好」。

雅各書的寫作對象是猶太基督徒,鼓勵猶太基督徒信主後要有好行為,耶和華看內心,但人看外表,人看不到你內在的信心,所以要有外在的好行為、好見證來見證內在的信心。雅各書可以說是行為指導手冊,提醒基督徒信主後的行為見證。

這道理很簡單,當一個人發現你曾經送過手機、鑽石等禮物給妻子,然後說:「你好愛你老婆啊!」這就是別人從行為看到了你對妻子的愛。

當你說你信上帝、愛上帝,但人看不到,人只能看到你的外表,看你的行為。有人會說:「這樣啊!你說你信,你『證明』給我看啊!你若真信,就要有行為來證明了你真的信上帝啊!」

不過,送手機、鑽石就真的表示老公的心真的愛老婆嗎?人看不到內心,所以只能從外在行為來評估,但上帝卻能鑒察人心,上帝不需要從行為才能證明信心的真假。

簡單地說,保羅和雅各所講的「稱義」是不一樣的,保羅講的是「得救時被上帝看為好」,雅各講的是得救後「要有見證,被人看為好」。

其次,是「信心」方面的不同

從上下文來看,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保羅的「信」指的是「信靠」,「因信稱義」的意思是藉著「信靠」耶穌,上帝說我們好,義就是好,上帝看我們好、無罪。

雅各的「信」指的是「知道」,因此,雅各才會說鬼魔也信耶穌(雅2:19)只是信的膽戰心驚,但我們都知道鬼魔是「知道」耶穌,絕對不是保羅所說的那樣「信靠」耶穌或約翰所說的「接待」耶穌。

雖然二者都使用「信」字,但仔細一點看上下文就知道定義不同,所以就不要再混為一談了。就像「屢試不爽」和「心情不爽」雖然都是「不爽」的用詞,但意義並不相同,混為一談就不對了。

結論是,保羅和雅各講的「因信稱義」,定義不同、對象不同、關係不同、事件不同,不要混淆不清。從聖經的一致性來看,上帝藉著兩位使徒啟示我們,在上帝無條件的愛之下,我們單單靠著信心被上帝稱為義而得救,而得救後的基督徒生活也很重要,行為上要有好見證,讓人能稱我們為義,將榮耀歸與天父上帝。

雅歌

song

中國自古在民間流傳一首戲曲,直到如今,被翻拍為許多劇種、電視與電影,甚至在一些懷舊的音樂節目上,仍然可以看到有人在傳誦著這段皇帝微服出巡,和民女談情說愛的故事:

民女:人瀟灑,性溫存,若有意似無情。不知他家何處,不知他何姓名,倒叫我坐立難安睡不寧。
皇帝: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二十歲還沒訂過親。
民女:啊!你來做什麼?
皇帝:我愛上酒家人,我進了酒家門。
民女:我哥哥不在家,今天不賣酒。
皇帝:賣酒的風情好,比酒更迷人。
……

這首〈戲鳳〉就像是中國人的「雅歌」,但是聖經中的雅歌,難道就只是戲曲一般,講述著古代所羅門王的情愛故事而已嗎?或者在這些情愛的字詞背後,隱喻著上帝對人愛情?以下試由今日基督徒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智者所羅王的愛情故事的意義:

1. 這是一本「至愛之書」~雅歌的解釋與正典地位

無庸置疑的,雅歌從字面上看,主要講述著君王與女子之間的愛情。但是自古以來,雅歌書的解釋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議。這對雅歌的不同解釋,影響了這卷書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般來說,對於雅歌的解釋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種解釋是字面法,本書的內容是真實的,沒有特別的屬靈意義,只因為美好的愛情和優美的文筆而收錄在聖經中。本書的信息是以一段歷史故事顯出男女愛情的真摯和忠貞,值得歌頌和紀念。

第二種解釋是寓意法,本書主要內容是藉著故事來比喻耶和華和以色列的愛情,以色列是上帝所愛的。

另外,基督徒偏好用預表法來看待雅歌,認為這段經文預表了基督和教會。近代聖經學者還提出了其他的解釋方法,包括了戲劇法、婚姻頌歌法、情歌集、近東神秘禮儀法等等。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方法,我們必須重視猶太人群體對這段經文的解釋與體認。

猶太人在90年制定正典時,曾對雅歌的聖俗有了激烈的爭辯。當時有許多拉比認為雅歌的內容過於世俗、露骨與不雅,但是當時極有影響力的拉比Akiva卻立排眾議,認為猶太人應該重視雅歌如同妥拉一樣,甚至他說「整個世界都不如神賜給以色列雅歌書那天的珍貴,整卷書都是神聖的,是至聖的!」

自此以後,雅歌成為了正典。在以色列人中,如何看待與解釋雅歌,就不再是爭議的問題了。雅歌是神聖的正典,不是通俗的情愛作品。換句話說,若我們也看待雅歌是正典,那麼就應該接受雅歌的內容是上帝對人愛情的隱喻,這卷書不只是流傳的世間情愛故事,而是顯明神人之間的至聖之愛。我們可以說,雅歌是一本「至愛之書」。

2. 神人之愛:上帝對以色列選民的愛

直到今日,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的晚餐,除了讀出埃及記,還要讀歌中之歌~雅歌。猶太人在逾越節讀出埃及記的經文來紀念脫離法老掌控,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為何要念誦這卷浪漫的愛歌呢?

若我們回顧整個舊約歷史,上帝不斷期待以色列人能夠回轉歸向祂。先知何西阿甚至指出以背叛丈夫的妻子來指稱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色列人雖頑梗悖逆,上帝仍然以慈繩愛索將他們牽引回來,上帝的愛始終不離不棄。

所以,在每年過逾越節的時候,念誦雅歌的經文就顯得極有意義。因為這個時間不但是紀念過去的歷史,更是重溫上帝至愛的時光。脫離了埃及的轄制苦待固然值得紀念,但回歸上帝的懷抱,更是重中之重。

雅歌的經文顯明了上帝和人之間的相屬、相愛、相知、相遇、相悅、相契、相與、相得、相助、相親。上帝對人的愛,如同所羅門王愛書拉密女子一般,是生命和生命的結合,是合為一體的親密相通。

3. 基督的愛:基督捨己的愛與新婦教會

雅歌顯明了上帝對人的愛。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基督更將雅歌的精髓表顯出來。

所羅門王愛書拉密女,還沒有到為書拉密女捨去一切的地步。但耶穌愛世人,甚至捨了自己的命,被釘在十字架上。新約書信中指稱基督就是新郎,而教會是新婦。基督因為愛,為教會捨己。保羅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雅歌是新郎與新娘之間的一首愛歌。雅歌書中的智者就是耶穌基督,祂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濃烈,體現了「愛情如死之堅強」(歌8:6)的意義。以色列人在每年逾越節念誦雅歌來紀念上帝的愛,而我們也當從雅歌書中紀念基督的愛,活在上帝的愛中。「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一4:9~10)

似「煙」的人生

smoking

傳道書的主題是「虛空」人生,傳道者一開始以「虛空」一詞來描述人的一生是「虛空」。「虛空」這個字在希伯來文的圖像是「煙」、「氣」、「蒸氣」,象徵短暫、抓不住。「煙」是短暫的、不能持久的、不定向的、不扎實、難以捉摸,有些煙是污穢的、帶有惡臭讓人難受的。中文將此字翻譯為虛空,很容易讓人誤解這個字的原意,也容易讓人誤會是佛教所說的空,因而讀錯整本傳道書要表達的意思。

虛空的人生不是說人生沒有意義,而是虛空的人生是似煙的人生,人生就像煙、蒸氣一樣,很快就消失了,人想要抓也抓不住。人隨著歲月的增長,特別容易感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日子如飛而去,從前的少年郎、美少女怎麼一下子就變成老公公、老婆婆了。傳道書的作者所羅門王在當時是最有智慧的人,享盡人生的榮華富貴,但是年老的時候卻感嘆人生苦短,雖然他有大智慧,但很多事情還是不明白,很多事情想要抓住,但想要抓住的東西像「煙、氣、蒸氣」一樣,一點都抓不住,人生轉瞬就消失了。

傳道者談及人生有各種「蒸氣現象」,上帝的賞罰律是蒸汽現象,好人沒有得到神的賞賜,惡人沒有得到懲罰,上帝的作為是難以捉摸的、難以明白的。勞碌積財是蒸汽現象,有的人為了賺錢而賺錢,勞碌沒有任何目的,賺得的財富象蒸汽一樣無定向、漫無目標。享樂是蒸汽現象,享樂是神所賜給人的禮物,但享樂帶來的快樂也不持久。衰老是蒸汽現象,人會衰老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人想要抓住青春,但也不敵歲月留下的痕跡。衰老的過程就像蒸汽一樣,不能掌控也抓不住。人生是蒸汽人生,短暫的七八十年,很快就會蒸發消失。摩西說:「人一生的年日不過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0-12)在虛空的人生中,我們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智慧,聰明的過生活。這也呼應了傳道者的結語:「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12:13)

柯達軟片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詞:「Konica~卡拉!它抓的住我。」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因此人總是想要想盡辦法紀錄、保留美好的瞬間,拍照就是最好的方式,讓人可以將美好時光定格起來。現在的科技更發達,不只使用相片來記錄,很多人會藉由錄音、錄影拍vlog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留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生命足跡,而不是「船過水無痕」的虛空人生。

人生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想要抓住的:青春、健康、家庭、配偶的心、兒女的心、金錢、權力、地位、名聲、學位、人的喜愛…。這些東西很吸引人、很美好,我們想要抓,但這些東西卻像「煙」一樣的抓不住,這也提醒我們,要更珍惜神所賜給我們的每一天,時常以感恩的心來感謝上帝的賞賜,以積極的態度來過每一天的生活。

多年前有一部廣告詞令人印象深刻:「要將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對基督徒而言,要將時間花在明白上帝的旨意,實踐上帝的吩咐,成為合神心意的人,那麼我們的一生就不虛此行了。

讀「約翰福音」體會上帝無條件的愛

j

最近讀「約翰福音」,除了有與以往不同的更深認識外,還伴隨著一種奇妙與美好的感覺。

耶穌在迦南婚宴中,將禮儀用的缸中白水變為餐桌上的香醇美酒,超越了律法的嚴苛規定,使人經歷了更好的饗宴。

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超越了地上感情和肉體的飢渴需要,使人經歷了屬天活水的滋潤滿足。

耶穌五餅二魚的神蹟,超越了眾人的飢餓和缺乏有限,使人經歷了飽足與豐盛有餘。

我真的覺得成為基督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耶穌的福音是多麼的美好:可以品嚐人生的香醇,可以得著滋潤滿足,可以天天經歷豐盛有餘。

讀「約翰福音」,讓我真的體會上帝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4:9)

面對苦難的智慧

job

約伯記是一本古老的書卷,揭開了人們自古以來的疑惑,人為何受苦?特別是義人為何受苦?上帝為了試驗約伯,容許撒旦出手害他,讓他家破人亡,難道上帝沒有其他辦法嗎?約伯的兒女、僕人無故犧牲,上帝不是太不公平嗎? 約伯記的主題其實不是在講苦難,而是講「智慧」。世人面對無常的人生,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要有智慧的去面對,過一個智慧的人生。約伯記是教導世人「苦難中的智慧」的一卷書,整卷書的核心是「智慧」。 從約伯記可以學到以下屬靈的智慧,來面對無常的人生:

一、 認知苦難的奧秘
約伯無故受苦,讓我們明白人生一定有苦難。但為什麼有苦難、苦難從哪裡來、為什麼好人也會受苦? 沒有人可以給我們標準答案,我們只能謙卑地承認我們不知道。保羅四處去傳福音,遇到無數的逼迫,他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提到「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帖前3:3)這是對基督徒的提醒,讓我們有心理預備,信了耶穌不是天色長藍、花香常漫,基督徒必然面對苦難。
卡爾巴特說:「無視苦難意味著無視基督」 ,連基督也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白白受苦,基督本不應該受苦,但他愛世人,甘心樂意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使信的人在基督裡有新生命。

基督徒同樣會面對苦難,但請放心,耶穌給基督徒一個保證:「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我們有一個永不動搖的靠山─耶穌,面對苦難,信靠耶穌終必得勝。
二、 體認到人的有限
約伯在受苦時,不斷的問上帝:「上帝你在哪裡」、「上帝你為什麼不回應?」人很想要找出一個答案,找出自己為何受苦的原因,人很想要知道為什麼? 

約伯記38-40章上帝向約伯顯現,問了約伯一連串的問題,約伯都啞口無言,無法回答任何一個問題。上帝是在告訴約伯:「你能完全知道我的偉大嗎?」在無限大的上帝面前,人是無限的小;在偉大的創造主面前,人是那麼的渺小無知,人實在是有太多的不知道,人實在是太有限。人要知道自己是受造物,是何等有限,要接受自己的限制。

三、 仰望上帝的公義
上帝不是一個霸權、獨裁的神,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祂斷不以無罪的為有罪,以有罪的為無罪。當祂容許撒旦攻擊約伯,祂讓約伯證明,人可以不為任何原因,單單事奉上帝,不是撒旦說的,人事奉上帝是有原因的。 約伯記的結局讓我們看到公義的上帝,給約伯雙倍的祝福。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祂的恩典夠我們用。義人的生命終將苦盡甘來,要帶著盼望相信上帝的公義。
四、 學習信心的功課
人生有很多的奧秘,不能明白發生的原因,但義人仍然可以藉著信心相信「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一切事情的發生必然有上帝的美意,上帝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義人要知道,雖然上帝暫時緘默,不代表祂不在,祂一直都在,祂會在合適的時機對人說話,顯明祂的心意。

面對苦難,是考驗基督徒的信心,是棄掉神還是信靠神。基督徒當以信心的態度,帶著盼望來面對苦難。「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30:20-21)經過受苦試驗的人生,對上帝的信心會更加堅定,受苦前的約伯,生活在風平浪靜的富足生活,受苦後的約伯,經歷了驚滔駭浪後的堅定信靠,信心經過試煉後,如同金子一樣堅固。
五、 忍耐苦難的盼望
雅5:11「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約伯沒有因為苦難而棄掉神,反而持續忍耐等候,最後結局是祝福大於先前的。 在受苦時,要有戰勝撒旦的勇氣與決心,忍耐到底終必得救。當人無法忍耐苦難到一個極限時,上帝的良善必定介入,為信的人開出一條路,讓人能應付苦難。(林前10:13)

六、 真認識神的重要
約伯記讓我們明白苦難並非是因為人犯罪所引起的,約伯記沒有解釋苦難的前因後果,而是將人帶到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看見自己的渺小,面對苦難中的真智慧就是敬畏神、遠離惡事。 當我們真認識上帝,一切的問題都不存在了,上帝自有祂的解決辦法,我們只要以信心來到主前,帶著盼望信靠上帝,相信上帝與我們同在,會帶領我們走人生路。

約伯記28章的讚美詩是整卷約伯記的樞紐 ,「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28)呼應約伯記一開始提到約伯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參伯1:1、8,2:3)約伯是個智慧人,有面對苦難的智慧。為什麼會有苦難,以人有限的智慧無法理解,只能說這是人的理性無法測透的奧秘,唯有以信心仰望上帝,相信上帝的公義,必定公平對待世人,當以忍耐的心面對苦難,帶著盼望往前走,面對無常的人生,真認識上帝,使我們能敬畏神、遠離惡事,活出智慧人生。
 

耶穌是真光

light

 
這次再次上「約翰福音」的課,對耶穌的認識更加立體清晰,但同時也對「約翰福音」的內容感到驚奇。「約翰福音」很特別,前半部就七篇講論和七個神蹟,這些應該出於作者的特意挑選。

在這些「約翰福音」所載耶穌的談論與神蹟中,可以感受一種越來越緊繃的戲劇張力。耶穌與傳統猶太宗教的對立越來越嚴重。如同序言所說的,「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光暗的對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耶穌走向十字架幾乎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

光照在黑暗裡,耶穌和猶太人中看來敬虔有學問的人對話,但是他們卻因著傳統的摩西律法而蒙了心眼,無法接受耶穌的真理與恩典。反而是一般無知的平民與被歧視的外邦人,因著單純的信心,接受了光照。

耶穌和當時的猶太宗教人物之間顯示了一種光與暗的對立,暗是無法理解光、不願接受光、但也不能勝過光的。敬虔的法利賽人抨擊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指責他違背了上帝的律法,看似維護了上帝的話,其實是拒絕了上帝的話。

耶穌在這對立中,看似違背了律法外在的明文規定,但實則滿足了律法的內在本意精神~律法是為了人的好處而設立的。更特別的是,耶穌以此更顯明了他是超越的,是上帝的兒子。

變水為酒的神蹟、和尼哥底母的對話、生命的糧的談論等等,一步步地揭示了光暗的差異與對立,並且越來越向著激烈的衝突邁進。

這次看「約翰福音」的內容,好像看戲一樣地引人入勝,讓我感到越來越緊張。耶穌明明知道祂的話和神蹟,會深化祂和猶太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但耶穌卻沒有退縮。即使眾人都知道未來要面對的逼迫的結局,但耶穌卻勇敢堅定地向著十字架的結局前進。

為什麼耶穌這樣地堅定向著十字架邁進呢?因為他遵行差他來者的旨意(約4:34),為了完成上帝的愛,為了救贖罪人。最終,耶穌走向十字架,彰顯了上帝那既有恩典又有真理的榮光,我們也從基督的十架受難中領受了上帝恩上加恩的豐滿祝福。

牧師和傳道有什麼差別?

404316420 10220952983409188 6902606001099167548 n

常常聽到弟兄姐妹問:「牧師和傳道有什麼差別?牧師和傳道做的事情似乎都差不多,為什麼還有名稱的區分?是在於薪水的不同嗎?禱告的力量不同嗎?職位高低的不同嗎?負責的工作不同嗎?」

使徒時代新約教會後期,教會已經發展出了「使徒-長老-執事」三級的制度。使徒到一個地方開拓了教會之後,按立長老負責牧養教會,另外也會選立執事來協助長老。套用到現在一般的教會來看,當時負責牧養教會的長老就像是現在的牧師,而當時協助長老牧養的執事,則像是現在協助牧師牧養的傳道,也就是說「牧師負責牧養教會,傳道協助牧師的牧養」。

宗教改革之後,更正教會非常看重正確的傳講聖道與施行聖禮,將這兩項視為正統教會的最重要的標記。因此傳統主流宗派,如信義會、長老會、聖公會與衛理公會中,牧師主要負責講道與聖禮的施行,傳道則協助牧師的牧養,傳道若要講道和發聖餐,需要經過牧師的遮蓋、授權與督導。換個角度來說,當傳道被認為有能力獨立且正確傳講聖道與施行聖禮時,便獲得了按立為牧師的資格。

不過,台灣還有很多獨立教會,在教牧制度方面比較自由,不一定和傳統主流宗派教會一致,牧師與傳道的分工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至於傳道如何獲得牧師的資格與條件,就要看該堂會的制度是如何規定的了。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