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好自己才能走的長久

 prepare
事奉上帝這十幾年來,過程是跌跌撞撞,發現要成為好的服事者,需要在能力、心裡健康上不斷進步成長,否則服事心志很容易被磨掉,變成公務員心態、打工心態、雇工心態,嚴重的直接從事奉的道路上三振出局。

耶穌在投身事奉前,花了30年的時間在四方面預備自己:智慧、身量、與神的關係、與人的關係。

「身量」是指身體要健康,才有力氣做主工,傳福音、探訪、講道、教導…都要有充足的體力精神,才能完成上帝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特別體會到「身量」不只是講外在的體力,更包含內在的心裡健康、心靈強健度。服事者要面對會友的諸多聲音,若是玻璃心,很容易憂鬱、負面,服事的路就會非常辛苦。因此強健的心裡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受度、情緒的穩定度,是每個事奉著需要具備的心裡素質,才能服事的長久。

連耶穌都需要花30年時間預備自己成為經得起考驗的服事者,我們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身量、與神、與人的關係」。讓我們現在開始好好預備好自己,成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完成上帝的託付,得主的獎賞。

「背誦」是高效學習的基礎

 recite
很多人都不喜歡「背誦」,因為「背誦」會連結到痛苦、負面的情緒,背誦要動用到腦力,這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人性傾向好逸惡勞,不喜歡做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痛苦的事情。

我以前受的是填鴨教育,國文、歷史、地理、英文…等每個科目要背很多東西,印象中要背條約、人名、鐵路、註釋,為了應付考試只好死背硬記,考試少一分打一下,當時常常被老師用熱熔膠打手掌,考試完就忘了之前背的東西,內心覺得非常挫敗。

每次提到要「背」,內心就會激起一種排斥感,背誦連結到的是負面情緒,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抵擋,非常不樂意去做這件事情。

最近看了一些深度學習的書籍,都提到「背誦」的重要,如果學的東西記不住,那有學等於是沒學。要有效學習,「背誦」記憶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重要基礎。

背誦本身是一件要出力的事情,要動用腦袋去記憶,本身就是一件累人的事情,因人性偏好不動腦,若能放空不思考,有人告訴我們答案最好,但這樣人的發展其實是受限的。因此背誦帶來的正面好處要大於負面情緒,人才會甘心樂意、認真用心的去背誦記憶。

背誦會帶來什麼好處呢?回想一下國小背誦的「九九乘法表」,在背的過程中真的非常痛苦,常常會忘記,要背誦考幾次,還要透過考試來測驗到底背熟了沒有。當我們將「九九乘法表」背熟之後,我們現在可以直覺性的反射,享受到背誦「九九乘法表」帶來的好處。可是如果我們沒有背「九九乘法表」,那麼我們在買東西、算數、找錢的速度就會變得很慢。

「背誦」是會帶給我們好處的,有些基督徒信主十幾二十年,約3:16的小聖經和太28:19-20的大使命都不會背,小聖經和大使命的經文我們要背得非常熟悉,像「九九乘法表」一樣可以直接反射。「背誦」的好處讓我們對自己的信仰更清楚、更有確據,該懂得要懂、該背的藥背,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才能有底氣接受考驗、面對慕道友的詢問。

當我們很認真的背了,之後忘記是正常的,我們要在完全遺忘前再次的將背的東西提取出來,至少要提取六次,記憶就會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就很像一塊大草皮,人要走出一條新的路,當人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走上好幾次,路徑就越加清晰,人腦的記憶也是如此,不斷的提取記憶,在腦中就會刻畫新的路徑,將背的東西深印在腦子裡。

我們現在不用像以前一樣,填鴨式的、被迫地記憶一些為了應付考試的知識。現在的我們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記憶,為了真正的吸收知識與提升自我。特別是傳揚上帝真道的工人,要對聖經真理要非常熟悉,該背就背、動腦思辨,才能成為更好的事奉者。

有關「社會階級」的一些思索

laddder

最近學習「教會歷史」有一個新的領受,原來在主教制度到了中世紀,成為一種新的上層階級,能夠和貴族階層平起平坐。

中世紀歐洲是封建社會,主要的社會結構原本只有貴族和平民兩個極端,但主教在各地形成與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一些人有錢了之後,居然想藉著買主教職位而晉身上流階層。特別是十字軍東征帶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樣的情況越加嚴重。

從過去這「聖職買賣」的現象可以看到,中世紀的一些人擔任主教並不是因為上帝的呼召,而是為了成為翻轉階級。難怪,主教制度發展到後來,越來越集權、扭曲與腐敗,甚至在宗教改革時期,被馬丁路德批評為魔鬼創建的制度。

現代的生活中也有階層的影子,只是並非過去中世紀歐洲的貴族和平民階級,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是金錢與社會地位所形成的階級。

現在要跨越階級,沒那麼容易,因為有錢的人更容易進行階級複製,代代複製,維持原來的優勢。

階級複製有三方面:財務階級、人脈階級、知識階級。

財務階級,簡單來說就是金錢,金錢是一種強大的資源,財產的轉移就形成了一種階級複製。

人脈階級,社經地位較高的同溫層人脈,其實水平是差不多的,而這些人脈,會很自然轉移給下一代。

知識階級,社經地位較高的人比較容易讓他的下一代獲得更好的各種資源,獲得比他人更廣或更高的知識。

以前常聽人說好好讀書,就能翻轉人生。從階級的角度來看是有其道理的,教育是一般人最好翻轉階級的方式,透過學習,不斷累積自己的知識、見識、能力,在專業上勝出,連帶也會帶來財務跟人脈的成長。

基督徒不靠「聖職買賣」來提升自我,那是虛假且墮落的做法。我們是靠著基督,不斷學習與成長,在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中,我們的人生將來會不斷提升,跨越階級而迎向真正的豐盛。

「手抄」聖經

clerk

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輩跟我說:「我因為字漂亮而得到工作。」他民國五十年從大學畢業,是當年稀缺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字寫得美麗又工整,得到一份特別的工作,就是幫武俠小說家抄寫手稿,抄好的手稿交由出版社出版,原稿則是作者自己保留。在影印機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長輩靠著抄寫員的額外工作收入貼補家用,改善家中經濟。

自古以來就有抄寫員,在聖經中提到的「文士」就是抄經員。「文士」在猶太人中的地位超高,甚至高過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當時負責手抄妥拉。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以前,「抄寫」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會讀書、認字、寫字的人才能擔任抄寫員。文士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聖經,在抄寫的過程中要非常謹慎、細心、專注,不能寫錯任何一個字,在邊抄的過程中,邊默想上帝的話,因此文士對聖經非常熟,他們也擔任講解聖經的拉比,做教導的工作。

一個新成立的會堂要有完整的妥拉,就必須請文士抄寫聖經。試想一個文士一天能抄寫多少經文呢?將經文抄寫在羊皮卷或蒲草紙上,成書後的羊皮卷需要廣大的空間才能存放,一般人的家裡是沒有妥拉的。

手抄本在當時是彌足珍貴,想要學習神的話必須到會堂去。現在我們有印刷術,不需要人工費力抄寫,能夠以便宜又實惠的價格買到聖經;甚至有免費的聖經app,只要滑開手機就能隨時拿起來讀,實在是太幸福了。讓我們時常將神的存記在心,反覆思想,讓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們走在上帝的心意中。

教會增長的複利效應

 increase

今天早上聽吳淡如的「人生實用商學院」podcast,他說投資理財其實很簡單,用動物「養羊」來比喻,只要抓住兩個簡單的原則長期投資,小羊就會變大羊,大羊會生小羊。「養羊」理財二原則:
1.要自己養羊
2.耐心等他變大

有的人將自己的羊交給別人養,別人以漂亮的話術迷惑人,今天有三隻羊,明天給你六隻,這肯定是詐騙集團的說法。人性往往忽略「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賠」,掛保證一定賺的是詐騙集團。

「養羊理論」其實和巴菲特的雪球理論是一樣
1.夠濕的雪球
2.夠長的坡道

雪球一開始從山頂上慢慢滾下來,後來越滾越快,雪球也越來越大。雪球要夠濕,才會變大,坡道要夠長,雪球才有跑道越滾越大。

曾經有人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財原則這麼簡單,為什麼沒有人照著做,他說:「因為大家都不想慢慢變有錢。」

我認為「養羊理論」其實和「教會增長」原則是一樣的,每個信徒一年專心帶領兩個人歸主、成長,第一年教會雖然只有3個人,但五年以後教會會增長到729個人。當然這太理想了,期間一定有流失,不過即使打個五折,教會也增長到三四百人,打個2折好了,教會也有150多人,所以不要小看現在微小的事工,好好地、慢慢地、札實地做個人工作,就會迎向主所賜的豐收。

簡單歸納教會增長兩原則,也就是大使命的兩大原則:
1.領人歸主~要自己帶自己的羊,每年兩隻
2.帶人成長~培養他長大,他再去帶別的羊

一開始不要期待爆炸性的成長,只要一步一步的穩扎穩打,每年一個人帶兩個人,五年十年後就會經歷到教會增長的複利效應

理性與聖經

reasonbible

中世紀流行的經院哲學受到柏拉圖的二元論和亞里斯多德邏輯的影響,經院學家以理性的邏輯推論來論證與解釋上帝和相關的事,將理性高抬為神學的最高權威。

宗教改革高舉的「唯獨聖經」精神,表面上是反對當時羅馬教會的獨裁教皇制度,但在思想層面上則是給當時流行的經院哲學一個當頭棒喝:以「唯獨聖經」來否定了經院哲學高舉理性的神學方法。

經院哲學高舉人的理性過於聖經,無疑是一種驕傲,要把上帝將當作客體來解剖、分析,再以有限的文字來說明上帝是誰,這樣的說法是有所侷限性的。面對奧秘的部分,人應該謙卑地承認自己的有限。上帝既然給與聖經的啟示,我們應該以唯獨聖經的精神來認識上帝,以信心來接受奧秘的部分,這也是「唯獨信心」的原則體現。

日光之下無新事,學習「教會歷史」可以知古鑑今,從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便可以看到類似的事情仍然層出不窮,例如近代的自由派神學以及現在仍有人偏好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上帝與相關的事。

當然這不是說理性不重要,基督徒不應該反智,甚至應該善用一切智慧來認識上帝,但當面對超越的上帝,身為受造物的我們,連奧秘的部分都想要以理性來解釋,那就不夠謙卑了。面對聖經中理性難以理解的部分,人應該謙卑下來,就唯獨信心吧!

「手抄」聖經

clerk

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輩跟我說:「我因為字漂亮而得到工作。」他民國五十年從大學畢業,是當年稀缺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字寫得美麗又工整,得到一份特別的工作,就是幫武俠小說家抄寫手稿,抄好的手稿交由出版社出版,原稿則是作者自己保留。在影印機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長輩靠著抄寫員的額外工作收入貼補家用,改善家中經濟。

自古以來就有抄寫員,在聖經中提到的「文士」就是抄經員。「文士」在猶太人中的地位超高,甚至高過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當時負責手抄妥拉。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以前,「抄寫」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會讀書、認字、寫字的人才能擔任抄寫員。文士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聖經,在抄寫的過程中要非常謹慎、細心、專注,不能寫錯任何一個字,在邊抄的過程中,邊默想上帝的話,因此文士對聖經非常熟,他們也擔任講解聖經的拉比,做教導的工作。

一個新成立的會堂要有完整的妥拉,就必須請文士抄寫聖經。試想一個文士一天能抄寫多少經文呢?將經文抄寫在羊皮卷或蒲草紙上,成書後的羊皮卷需要廣大的空間才能存放,一般人的家裡是沒有妥拉的。

手抄本在當時是彌足珍貴,想要學習神的話必須到會堂去。現在我們有印刷術,不需要人工費力抄寫,能夠以便宜又實惠的價格買到聖經;甚至有免費的聖經app,只要滑開手機就能隨時拿起來讀,實在是太幸福了。讓我們時常將神的存記在心,反覆思想,讓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們走在上帝的心意中。

通過考驗的秘訣

pass2
有一個大學生寄宿在基督徒家庭,有一天他回家,發現寄宿家庭的爸爸在門口等他。

「你有沒有發現這道門有特別的地方?」「沒有」

接著他們往前走

「你有看到花圃裡有什麼嗎?」「嗯...一些花」

他們往前走到樓梯旁

「你有沒有看見什麼特別的東西?」「一袋垃圾」

他們繼續走到廚房

「你在這看到了什麼東西?」「一些盤子」

「好了!我們剛剛走過整個房子,當你看到這些東西,你有什麼想法?」

大學生內心有點惱怒,家長又帶他到外面走一次。

「這是大門,需要粉刷,這大門不需要預言,他需要粉刷。這個花圃裡充滿雜草,他們需要整理。我看見你天天經過這一袋垃圾,你需要將他放到垃圾桶裡。這些是你用過的盤子,今天吃過早餐後他就一直留在這裡,你就去做自己的事,你只想到你自己。」

大學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因為家長說的完全正確。大學生心裡明白,這位父親正在訓練他。這位大學生是奧夫艾克曼,後來成為牧師,在瑞典建立極大影響力的教會。

要成為主的工人,性格上必須要經過訓練,訓練連結於順服。當我們委身於基督時,聖靈會使我們發現自己的弱點,並且幫助我們去對付自己的弱點。

上帝會藉著人、環境來塑造我們性格,如果我們的性格沒有經過磨練,也沒有臣服在基督的主權之下,我們的弱點一遇到壓力跟衝突,就會浮現出來,如果我們平常缺乏訓練,那麼就無法通過考驗。

上帝希望我們通過考驗,在塑造性格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這時要抱持著正面積極的態度,上帝正在預備我們,使我們性格更加成熟,將來面對壓力挑戰時,才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性格給限制住,反而能從容面對、游刃有餘的處理各種危機。

「教父學」給我的神學省思

 think
我認識一位老師,他是華人教會中少見的教父學博士。研究教父學是不容易的,要讀很多的書。特別是常需要閱讀教父們的原著,以免翻譯上的出入,所以還要相當熟悉希臘文與拉丁文。他很有學問,是我讚嘆與佩服的一位學者。

不過這次上「教會歷史」,讓我重新在神學學習上有些省思。

古代教會教父們的思想受到希臘哲學、羅馬、埃及等文化的影響,容易以人的智慧來發展一套解釋基督教的論述,雖然看似有道理,但這是教父個人的說法,不見得符合真理,當然也有些看法就成為基督教神學的內容,就像特土良發明Trinity「三位一體」這個字來說明新約中「父、子、靈」的現象,被後來的正統神學採納而廣用此字。

我們肯定這些教父們的著作是具有歷史發展的參考價值,藉著教父著作我們可以拼湊出當時的所發生的事件、教會的發展、信仰的狀況、面對的異端與挑戰等等。教會歷史要一直到基督教合法化,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中,各教會的領導人們才能好好坐下,在安全的環境、充分的時間下來討論與確認過去歷史中對於信仰的重大的討論與問題,共同確認正統基督教的教義。所以總的來看,過去古代教父的種種看法只能作為基督教神學發展中的一個過程。

當我明白了此點之後,突然更清楚了自己的學習方向,我遠遠比不上那位我所讚嘆的專研教父學的老師,他的學問令人佩服,但他的學問主要鑽研在一段信仰神學正在發展與形成的過程,而我比較偏向好好知道發展的結果就好。

上帝給每一個人的呼召不同,就我而言,時間、心力與智力都有限,個人的呼召比較不是「研究型」的學院學問,而是「教型」的實踐學問。我將神學發展的結果學好與學對就行(也就是宗教改革之後的系統神學的整理結果),然後以簡要的方式好好地教導弟兄姊妹,使他們不偏向異端,學習純正的信仰,並幫助他們實踐,這比較是我想做的。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