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能解答人生所有問題嗎?

聖經1聖經2

有人正為某件事情苦惱不知該如何解決,跟上帝禱告:「上帝啊!求祢引導我,讓我明白祢的旨意,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接著他隨意翻開聖經,用手隨便一指,心想這就是上帝的解答了:「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太27:5)此人嚇一跳,上帝真的要我這麼做嗎?不會吧!還是不要聽好了。

有些基督徒禱告完,想立刻知道上帝怎麼回應,就隨手翻開聖經隨便指,就以為這是上帝的回答,這種方法其實跟抽籤擲筊沒什麼兩樣;有些基督徒以為聖經像維基百科一樣,能回答人生所有問題、所有疑難雜症。

聖經裡有教我們怎麼煮菜嗎?理財嗎?寫作嗎?在聖經中看不到半導體、智慧型手機、網路、電動車...等現代科技,也許我們能從聖經中找到某些原則,可以應用在生活上,但找不到具體的解決方案,因為聖經不是百科全書,聖經是救恩之書。

那麼我們就要問,聖經的寫作目的是什麼?聖經是要告訴我們什麼?整本聖經共有六十六卷,有四十多位作者在不同年代不同時期寫下上帝默示給他們的話,整本聖經的中心是「耶穌基督」,從舊約到新約的啟示是越來越清楚的,都是指向「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聖經是一本關於救贖的書,人有罪無法自救,上帝預備愛子耶穌為全人類釘在十架上,三天後死裡復活,凡信耶穌的人就得生命,聖經是關乎人得生命、得永生的救恩之書。

隨手翻開聖經亂指就說這是上帝的回答,是不理智且危險的一件事,忽略了經文的上下文、作者的本意、寫作的對象。那麼要如何明白上帝的旨意呢?上帝會如何回答我們的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五方面來查驗:

1、聖經的教導
2、當負的責任
3、聖靈的感動
4、環境的印證
5、肢體的查驗

上帝除了賜下聖經讓我們明白救恩,也賜下聖靈給基督徒,聖靈保惠師隨時引導我們,聖靈是一位家教老師、智慧的謀略者隨時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將人生所有的疑難雜症帶到上帝面前,相信三位一體的上帝,會藉著聖經的教導、聖靈的感動、環境的印證、肢體的查驗,還有自己當負的責任,這五方面幫我們查驗上帝的旨意,讓我們清楚明白該如何走下一步。綜合評估做了決定以後,就勇敢往前走吧!相信愛我們的上帝,時刻與我們同在,引導我們走向豐盛之路。

「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

天國

舊約聖經從來沒有出現過「天國」或「神的國」的用字,在聖經中第一個使用這字詞的是施洗約翰。

原本古代的猶太人並沒有「國度」的概念,他們應是遊牧民族支派部族的地域概念。後來當以色列人看到鄰國有王,才央求撒母耳立王,那時才有「王國」出現。不過那時猶太人的國度概念也是地上的王國,而非是施洗約翰所講的末世性的「天國」。

施洗約翰所提的天國,大約可以從舊約先知書中一些「天啓文學」中看到發展的脈絡。當時但以理等先知看到異象,告訴當時的猶太人說:上帝未來將會申冤審判而結束這時代,接著會出現一個上帝掌權祝福的新世界,那時隱約呈現了天國的概念,但不十分清楚。

當施洗約翰在曠野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當時的猶太人聽到什麼呢?從當時流行的天啟文學來看,他們可能聽到的是上帝很快要審判並結束羅馬的統治了,接著就有一位彌賽亞會帶來全新的地上國度,所以要悔改預備自己迎接這國度的到來。

「天國近了」一詞代表著施洗約翰的過去或當時,天國還沒臨到。對施洗約翰來說,「天國」是未來的、將臨的事情。所以,一些基督徒認為在施洗約翰以前就有天國,這樣的觀念其實是缺乏聖經依據的。

另外,施洗約翰所傳的天國,和我們華人想的很不一樣。華人常想的天國是在天上的,是死後上去享受福樂的地方,所以「天國近了」給華人的感受就像是「死亡快要臨到」的意思,但這並不是當時猶太人的觀念。

我們讀經時應該先放下自己的主觀,「唯獨聖經」,以聖經為本。這樣才能真正明白當時施洗約翰所傳的天國的福音,認識「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的意思。

耶穌給基督徒最重要的吩咐是什麼?

大1最重要2

一個人要離開世界以前講的遺言,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也期勉世人能夠從過來人的領悟活得更好。耶穌復活升天前留下一段重要的話,是祂給每位基督徒最重要的吩咐:「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這是耶穌給每個基督徒的「大使命」,是每個基督徒都要去實踐的,為了方便記憶,大使命可以分為兩個任務: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有些教會忽略「大使命」,甚至有些信徒從來沒聽過「大使命」,有些信徒對於「大使命」的態度是「旁觀者心態」或「消費者心態」,認為實踐「大使命」是傳道人的事情,他們只要奉獻支持或提供意見就好。尤有甚者,出錢的信徒認為自己是老闆,傳道人是僱工,應該要受他們的指揮去傳福音。這都忽略了耶穌的吩咐是給每個基督徒,要一起同心、同工來救人靈魂。

耶穌不願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得救,得著主裡的新生命,過一個豐盛的人生。讓我們承擔大使命,成為福音的使者,使人因著我們得著今生與來世的盼望。

成為「好牧人」的兩個角色?

好牧人1好牧人2
在擔任青少年輔導期間,曾經問過牧者什麼是牧養,牧養要做些什麼事情?

我當時得到的答案是「陪伴」,輔導就像朋友一樣陪伴團契的弟弟妹妹成長。於是我比較是以一種平行的朋友角色和他們相處。當時我以為傳道人只要好好陪伴羊,羊就會成長、問題就會解決。後來才明白,這是對牧養的角色的誤解,一直努力錯方向,難怪牧養沒發揮果效。

從約21:15-19耶穌三次呼召彼得,可以看牧人的兩種角色:

1.「父母」的角色
耶穌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這經文給人很鮮明的形象,牧人是「餵養食物的父母」。一個好牧人應該是「屬靈的父母」,要準備好屬靈的食物好好餵養兒女,該吃就吃。有時候兒女沒胃口,身體狀況不佳時,父母就會費心費力地照顧,小孩不想吃也要想辦法餵他吃,好讓他恢復健康。當小孩的狀況很好的時候,還是要定時的好好餵養,好讓小孩能夠營養均衡地成長茁壯。

2.「領導」的角色
耶穌對彼得說:「你牧養我的羊』。這經文給人很鮮明的形象,牧人是「帶領方向的領導」。一個傳道人應該是「屬靈的領導」。因為牧人要領導羊,要帶領羊群出入得草吃。若我們要去攀爬高山,一定會找有經驗的導遊,這位導遊對那座山瞭若指掌,認識每一條路,知道哪裡要轉彎,哪裡有吃的,哪裡可以住宿,因此我們跟著這個嚮導走會很放心。牧人就像是屬靈的領導,有方向感,清楚知道要往哪裡去,能夠引導群羊往正確的方向走,羊群也願意跟著牧人走。如果牧人沒有方向感,就像瞎子領瞎子,可能大家都一起落在坑裡了。

從耶穌託付給彼得的牧養工作來看,耶穌要彼得扮演的好牧人角色是「父母」和「領導」,好牧人是站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位置,扮演餵養與領導的角色,而比較不是平行的朋友陪伴,陪伴當然很重要,羊群的家人、朋友都可以陪伴他們,羊群內心真正的渴望是好牧人如同父母和領導一樣餵養和領導他們,帶領他們能夠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抓住牧養角色的內涵,能夠幫助我們成為好牧人。

什麼是牧養?

牧養1牧養2
 
我出社會不久後信耶穌,當時對信仰非常火熱,穩定參加主日、小組、晨更禱告會。有一天一位青少年問我,能不能當他們青少年團契的輔導。對於什麼是輔導、輔導要做些什麼我還不是很清楚,而且我的信仰還模模糊糊的,我都需要有人帶領更多的學習了,怎麼輔導他們呢?不過在他們的熱情邀約下,我還是答應了,但內心感到很徬徨無助。我曾經問過牧者輔導要做些什麼,他說就陪伴。不過在陪的過程中,心裡總感到不踏實、虛虛的。每週的聚會進行方式是所有青少年先一起敬拜,再進行分組聚會,在小組內破冰、代禱。每周跑完這些流程就算是聚完會了,總覺得有不足之處,雖然擔任輔導,但似乎沒發揮什麼功能。

後來才明白不僅是全職傳道人要做牧養的工作,小組長和輔導也要牧養組員,幫助他們在小組裡成長。我曾問一些牧者什麼是「牧養」?聽到的答案都無法真正解答我的疑問,還是不懂什麼是牧養,要怎麼牧養。

牧養事工的真正內涵,可以從約10:10來看「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牧養事工分為兩部分:

1、使羊得生命(另參:加2:20)
2、使羊得豐盛(另參:可4:20)

首先,「牧養」是讓人清楚明白他已經重生得救了,有新生命可以開始新生活,受洗只是信仰的開始,往後的信仰生活都要不斷信靠耶穌,讓「基督生命」在我裡面長大成熟,結出聖靈的果子。

此次,「牧養」是讓人得活得豐盛,豐盛的意思是多、不同,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信主後恩賜才幹得以發揮,生活多采多姿,有一群彼此相愛的主內肢體,一同經歷福音的大能,向未信者見證上帝的又真又活。

我們要常常思考如何讓羊得生命、讓羊更豐盛。當然自己的生命也要不斷靠主長大,生命也要更豐盛,如果自己的屬靈生命很幼稚,生活貧乏無聊單調,如何帶領弟兄姊妹一起經歷上帝的生命、豐盛呢?

「牧養」,就是帶領弟兄姊妹一同來得生命、得豐盛,讓小羊成為大羊,讓瘦羊成為胖羊,讓病羊成為健康羊,讓悲傷羊成為喜樂羊,讓貧困羊成為富足羊。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一起來牧養吧!

什麼是宣教?

投影片1投影片2投影片3

前幾天在路上等紅燈準備過馬路,突然有兩個女生跟我講話,並隨手將一張DM送給我,邀請我在某個禮拜天晚上到他們教會聽福音,單張背面還有小故事可以看看。我心想,他們真是積極啊!不過,他們怎麼沒有直接跟我「傳福音」,當下就跟我介紹耶穌,我要信或不信,他們馬上就知道了,而不需要等到某天到他們教會聽福音。

教會常常在講宣教,什麼是宣教呢?教會開辦課輔班是宣教嗎?教會開吉他班是宣教嗎?基督徒到泰北開孤兒院是宣教嗎?基督徒到東京賣珍珠奶茶,和客人建立關係是宣教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先明白宣教的定義,宣教有狹義和廣義的定義:

1、宣教的狹義定義:
向不同地域、語言、文化的族群傳揚基督,建立教會

依徒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做我的見證。」依遠近分為三種見證基督、傳揚福音的類型: 

M1:同文化,猶太全地 
M2:近文化,撒瑪利亞
M3:跨文化,地極

傳統稱M1事工為「佈道」,M2、M3事工為「宣教」
我向台灣人傳福音,這就是M1佈道(同文化),我到大陸傳福音,就是M2宣教(近文化),我到日本傳福音,就是M3宣教(跨文化)

2、宣教的廣義定義:
向未信者傳揚基督,建立教會。
在這個定義下,教會和個人的佈道事工,也算是宣教。

從宣教的狹義和廣義的定義來看,宣教是向不信的人,傳揚耶穌是基督,傳揚使人得救的福音,讓不信的人變成信的人,並且在當地建立教會。

基督徒可以藉由各種方式和未信者接觸、建立關係,但如果沒有提到「耶穌基督」,沒有傳福音,還能說是「宣教」嗎?基督徒辦學校、做慈善、賣東西,慈濟不也這麼做嗎?慈濟也辦慈濟大學、慈濟醫院、賑災不落人後。從慈濟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會信佛教嗎?從中原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會信基督教嗎?

上帝要我們用諸般的智慧與非基督徒接觸,並且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隨時分享盼望的源由,「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我們得救的盼望,提到基督救恩才是宣教。保羅勉勵我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6)每個基督徒都是「宣教士」、「傳道人」、「佈道者」,耶穌已經將大使命託付給我們了,就讓我們成為恩典流通的管道、祝福的器皿,成為神人之間祝福的橋樑。

如何面對家人的不信?

不信

在鼓勵弟兄姊妹要去傳福音時,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家人還沒有信,我應該先花時間在他們身上,陪伴他們。等他們信主後,我再出去傳福音給別人。

過去,我覺得這樣的理由是很正當的,但現在我更深的省思,這真是耶穌的教導嗎?

耶穌30歲正式到四處傳福音,但他的家人與親屬卻不信。耶穌並沒有一直留在家裡、家鄉,花時間在他們身上,等到家人都信了,再外出傳福音。耶穌清楚知道他的使命,沒有因為家人的反對而停下傳福音的腳步。面對家人、親屬或同鄉的不信,耶穌就繼續轉往其他地方傳福音去了。

那麼後來耶穌的親屬,如弟弟等人,到底有沒有信主呢?據說一直等到三年後,在耶穌復活之後,他們就都信主了。

我們不要因為家人的不信,就耽擱傳福音的腳步。上帝有上帝的時間,以禱告將家人交在上帝手中,這是對上帝的一種信心。若我們有暫時不信的家人,以信心交託,仰望上帝的信實與恩典,並耐心等待「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的成就。在此同時,我們應該持續地、堅定地繼續承擔領人歸主、帶人成長的大使命,傳揚那讓人得生命與得豐盛的福音。

服事者要在哪四方面裝備自己?  

預備1預備2
 
我受洗不到一年就到神學院接受裝備,在課堂上聽著同學口沫橫飛的討論三位一體,心想這是什麼,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更令人焦慮的是都聽不懂。當時身心壓力都很大,一方面要讀很多艱澀難懂的書,一方面要到教會實習,面對複雜的人事,猶如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等著被野獸吞吃。事奉的路上跌跌撞撞,差點三振出局,對上帝失去信心,甚至想要放棄當基督徒。不過上帝實在憐憫我,讓我有機會重新學習、調整心態,明白當初跌那麼慘的原因是,光有熱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整全的裝備、系統的學習、實際的操作,才能在事奉的路上走得更穩健。

古人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在教會的事奉同樣是要一步一步的學習、穩扎穩打,先學習帶領一對一,再學習帶領小組,之後才能帶領更多人,如果連10個人都帶不了,怎麼可能去帶領50個人,太快越級打怪是很容易陣亡的,比較踏實的做法是先練好基本工,慢慢發展,累積服事的能力,往後才能承擔更重的服事。

耶穌30歲出來傳道,開始在加利利傳福音,滿有聖靈的能力,名聲傳遍四方。以世人的眼光來看,耶穌似乎是橫空出世,殊不知耶穌為了能夠好好的服事上帝,完成上帝的呼召,早就預備自己達三十年之久。

聖經對於孩童耶穌的記載不多,耶穌十二歲和父母上耶穌撒冷過逾越節,在聖殿中和老師學習討論,眾人都稀奇他的聰明和應對,和父母回到拿撒勒後,聖經提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與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耶穌正式出來傳道前的三十年,他在四方面預備自己和不斷成長:

1、智慧的預備
2、身量的預備
3、與神的關係
4、與人的關係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了事奉上帝,完成上帝的旨意,都要花這麼長時間裝備自己,全方位的提升成長。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實在需要花時間好好的學習,操練事奉技能,知道自己有哪裡不足,不斷的學習成長,讓自己能更好的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信和不信有什麼差別?  

信1信2

過年期間和久未謀面的同學見面聊聊近況,他提到讀研究所時,教授和同學是基督徒,曾邀請他參加幾次教會活動,基督徒給他的印象是滿樂觀的。我聽到他對基督教似乎有好感,趕緊問他:我可以帶你一對一認識基督教,你願意一個禮拜花一個小時共六次來認識嗎?他說目前還沒有興趣,接著問我:「你覺得信跟不信有什麼差別?」我說信耶穌讓我人生更有方向,心裡更踏實,有個穩定的力量,此外,以前我很怕死,現在知道死亡不可怕,因為我有永生,死了就像睡了,是與愛我的天父永遠同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到底「信跟不信有什麼差別?」這實在是個很好的問題。

耶穌為什麼要來到世上?祂來到世上有什麼目的?耶穌親口說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是:「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耶穌要給信祂的人兩大禮物:生命、豐盛,這禮物帶出來的效果不只在今世,還延續到來世,耶穌叫信祂的人「在今世得百倍,在來世得永生。」(可10:27-29)

得生命可以分為現在和將來,現在就重生,可以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新生命,還有將來得永生,有永恆的生命與天父同在。
得豐盛是什麼意思?更多和多樣;除了多,還要不同、有變化,這就是豐盛。

以前我的生活很單調,甚至可以說是某種「貧乏」,外出吃飯只固定吃一家店,而且每次都點一樣的東西,連續吃好幾個月都吃不膩。但有位朋友不一樣,每次都要找不同的餐廳,點不同的餐點,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樂。若以此比較,在吃方面,我體會到的豐盛度是一分,那麼他大概有十分吧!後來在他的潛移默化下,我慢慢地嚐試新鮮事,我在吃的方面,豐富度也慢慢加分了。現在看以前的自己,實在是太無聊了、太貧乏、太無趣了。

每個人要的豐盛不一樣,有人要的是戶頭數字不斷增加,有人要的是夫妻感情更好,有人要的是博覽群書。豐盛就是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要不單調有變化、多樣性。

耶穌要給信祂的人:得生命、得豐盛,有些基督徒信了耶穌,活的跟不信主時沒什麼兩樣,信跟沒信有什麼差別呢?沒有得到耶穌所賜的生命跟豐盛,實在很可惜。耶穌已經給每一位基督徒這麼美好的應許,信祂的人有新生命,開始過新生活,能享受上帝預備的一切豐盛,讓我們一起來體驗這美好的人生宴席吧!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