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咪!八仙中有個信耶穌的?

8
在道教呂洞賓的經典《呂祖全書》有幾段經咒,一千多年來,道教徒雖然念誦,但一直不明其意。例如《太上勅演救刦證道經咒》中的〈證仙章第三〉:

太虛仙之體,稽首禮真師。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一乘開覺路,黃房育嬰兒。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不為羞生死,立志守恆河。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日月亙其光,天根萬劫磨。大慈悲,救苦難。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

近代日本學者佐伯好郎考證後面難懂的經咒「唵㖿哩哞蘇唎哆陀密娑訶」,既不是印度話、西藏話,也不是當時西域匈奴各族的相關語言。後來,在偶然間,他想到最後三個字「密娑訶」可能就是現代的「彌賽亞」(就是基督的意思)三字,接著他試著以古敘利亞文翻譯,居然翻譯出了全部經咒的意義。若用現代白話文,可以重寫如下:

太虛仙之體,稽首禮真師。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一乘開覺路,黃房育嬰兒。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不為羞生死,立志守恆河。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日月亙其光,天根萬劫磨。大慈悲,救苦難。阿門,讓我們高舉讚美基督。

《呂祖全書》中,有好幾處的經咒都是如此。後來以古敘利亞文來翻譯,都翻譯出來了,這些拗口難懂的咒語原來是讚美基督的詩歌頌詞(可自行搜尋維基百科「救刦證道經咒」)

現在回顧,基督教在唐代曾經流行過,有著「法流十道、寺滿百城」的興盛景況。但因後來的唐武宗滅佛,獨尊道教。當時基督教也慘遭池魚之殃,一同被滅。從這道教的經咒來看,應該是當時的基督徒躲入了當時唯一的官方認可的「道教」,以道教的外型維繫其原本的信仰,當時的呂洞賓很可能是基督徒,所以將此讚美上帝的詩歌,以經咒方式流傳下來。

這個近代的發現,讓我很驚訝!我從來沒想到過,蝦咪!八仙中的呂洞賓很可能是因宗教壓迫下而躲入地下活動的基督徒!

基督教的《東遊記》  

1A
以前只聽過「西遊記」的故事,唐三藏到西方取經,卻沒想到在同一時期卻有「東遊記」的真實歷史故事發生。

在唐三藏還停留在印度的時候,基督教東方亞述教會的宣教士阿羅本(Alopen Abraham)到達了中國長安進行宣教,他是從比印度更遙遠的西方(東方亞述教會)來的,路程應該更加困難與艱辛。

當時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齡到長安城外迎接阿羅本的宣教團隊(不知幾人,說不定也有猴子等動物隨行),並邀請阿羅本到宮中會面,更出資協助阿羅本宣教隊在長安城內建立第一間教堂。

到了後來的唐高宗時期,阿羅本的宣教工作相當成功,那時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於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居然阿羅本的宣教團隊在短短數十年內,已經在中國境內上百個城鎮建立了教堂。那時唐高宗還尊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可見其地位之尊崇。

2A

可惜一百多年後,唐武宗滅佛,景教受到池魚之殃而一同被禁,基督徒潛入地下活動,日漸稀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被埋入地下,這段基督教宣教史也跟著被遺忘,直到明朝年間石碑才重見光明。

阿羅本披荊斬棘宣教的驚險故事應該不亞於西遊記。若哪天有基督徒能寫出一本《東遊記》-阿羅本以福音敲開神秘東方古國,相信會很有看頭。

什麼是聖經中的「方言」?

lang

聖經中的方言分為兩種,但我們常常混為一談,其實從聖經的記載來看,可以看到明顯的區別:

1、徒2:4「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這種「方言」是別國的話,是鄉談,是對人說的,是講說神的大作為,是為了見證上帝,能向未信者見證上帝大有能力。這種方言是自己原本不會說的話,靠著聖靈說出來,讓外國人或外族人聽懂他們的家鄉話。

簡單的說,這種方言是別國的語言,是對人說的

2、林前14:2「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 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這種「方言」不是對人說的,是人聽不懂的語言,是對神說的,是對神講述心靈各樣的奧秘,是為了造就自己,彌補悟性的不足和限制,讓自己更對焦於神。

簡單的說,這種方言是心靈的語言,是對神說的

方言是上帝所賜的屬靈恩賜,是白白送給每個基督徒的禮物,為了讓我們能見證神的大能和造就自己,我們當時常以感恩的心來行使屬靈恩賜。上帝給我們屬靈恩賜的目的是為了「愛」,保羅在林前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不論是哪種方言,最重要的是愛,若沒有愛,方言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對人沒有益處,所以我們不單要明白方言的意義,更要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

我們來「變忙碌」!

1busy

在教會中我們常需要教導聖經、門徒訓練。教導是一門專業的學問,在大學裡面有「教育」相關科系,幫助未來有心從事教育的學子能學習有效教學。身為耶穌的門徒,我們不應當輕看教學是一門專業,需要謙卑的來學習該如何教,才能讓弟兄姊妹學得更好。

為了要達到有效教學,教學很重要的是要多變化。人的專注力通常只有15分鐘,若老師一直單向式的講課,學生的心思很容易漂走。為了幫助學生專注在學習,老師上課就要有所變化,可以讓學讀講義、看影片、發言等,教學內容要多變才能適時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現在常透過線上教學,隔著螢幕讓人很容易不專心,學生在螢幕後回line、做自己的事情、上網、跟旁邊的人講話,導致學習效果低下,人在心卻不在。

教學除了要多變化,還要讓學生很忙,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組討論、寫筆記做紀錄,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效果更好,否則只是坐在那邊放空,一個小時過後什麼都沒有學到,只是浪費時間非常可惜。

最後,讓學生動手做紀錄,帶得走學習重點是非常重要的,適時提供一些口訣像是「神學135」、「解經234」幫助學生記住重點。記得住才能夠帶著走,也才能用出來。若教的內容很多很雜,學生在課堂上都聽得霧煞煞,恍論記住重點和實踐出來。

以上三種有效的教學法,可以歸納為三個字:變忙碌,這個口訣是作家火星爺爺提出來的,完全呼應「增進教導力」提到的有效教學法。

「變」:教學要有變化,幫助學生持續專注
「忙」:讓學生很忙,積極投入學習
「碌」:讓學生紀錄重點,吃的了還能兜著走
 
2busy

在教導弟兄姐妹聖經、神學時,透過「變忙碌」來設計教學內容,上課時也要讓弟兄姊妹「變忙碌」,否則來上課容易淪為聽聽說說的空談,有上課和沒上課沒什麼差別。上完課後弟兄姊妹要能學到新東西、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脫胎換骨,才表示我們的教學成功,有達到有效教學。

願我們都成為好老師,如同保羅勉勵提摩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如何有效的一年讀完一遍聖經?

1bible
很多基督徒立志能一年讀一遍聖經,每次都從創世紀開始讀,讀到出埃及記就出不了埃及死在曠野。然後每年週而復始的立志一年要讀一遍聖經,但總經歷到保羅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人性肉體軟弱。

面對如同字典一樣厚,字又密密麻麻的聖經,的確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出的了埃及,順利到達新天新地呢?

我們要對聖經有正確的認識,聖經其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書,就像百科全書一樣是套書,聖經是把這套書全部都集結在一起印成一本。這套書裡面共有66本,舊約有39本,新約有27本,加起來是66本,有一個神奇的魔法數字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新舊約聖經本數:

3×9=27

聖經套書裡的舊約和新約各可分為五大類,舊約39本分五大類: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大先知書、小先知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5、12、5、5、12;新約27卷分五大類:福音書、歷史書、保羅書信、普通書信、預言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4、1、13、8、1。聖經本數分類詳列如下:

舊約
5:律法書:創出利民申
12:先知書:書士得撒撒王王代代拉尼斯
5:詩歌智慧書:伯詩箴傳歌
5:大先知書:賽耶哀結但
12:小先知書: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共39本

新約
4:福音書:太可路約
1:歷史書:徒
13:保羅書信:羅林林加弗腓西帖帖提提多門
8:普通書信:來雅彼前後約壹貳參猶
1:預言書:啟
共27本

2bible3bible


我們以為聖經只是一本書,但其實共有66本,平常沒在讀書的人突然立志一年要讀完66本書,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聖經每一本書都有其寫作對象、寫作目的,我們不一定每次都要從創世紀開始讀,可以按著目前的需要挑選想要讀的書卷。

若不知道該如何從書海下手,建議從福音書開始讀,好好認識耶穌這位上帝的兒子,為我們帶來救贖、生命、盼望、豐盛,「耶穌基督並祂並十字架」(林前2:2)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現在就拿起福音書來讀吧!

「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有什麼關係?

relate
 
這世界有三大宗教信仰獨一上帝: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那麼這三個宗教彼此之間有什麼關係?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上帝創造亞當,接著傳到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生下應許之子以撒,以撒傳到摩西,摩西從上帝那領受律法,正式成立了猶太教。在摩西之前,所信的是口傳的民間信仰,直到摩西頒布律法,確立了敬拜制度、祭司規矩,才成為正式的猶太教。

耶穌從猶太教而出,創立了基督教。耶穌復活升天後,基督徒承接大使命,四處宣揚使人得救的福音。

亞伯拉罕和使女夏甲生的兒子名叫以實瑪利,以實瑪利不是上帝應許的孩子,但上帝仍然祝福以實瑪利成為大國,以實瑪利和夏甲到了阿拉伯成為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實瑪利所信的信獨一上帝在民間流傳,直到第七世紀穆罕默德寫下可蘭經,正式成立伊斯蘭教。

以一張圖示來表達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三者之間的關係,從源頭來看這三個宗教所信的上帝是同一位,只是稱呼祂的名字不同。這三個宗教的關鍵差異是對於耶穌有不同看法,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不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不是神。基督教相信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耶穌是神、耶穌是救主,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

有些基督徒對於傳福音給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很有負擔,他們不認識耶穌還沒有得救。聖經上說:「若非聖靈的感動,沒有人能稱耶穌是主。」讓我們先以禱告將未信者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感動他們的心,使人心能歸向主耶穌,得著今生富足與來世的盼望。

「和合本」聖經怎麼來的?

1B

在慕道期間每週和姊妹們看聖經,他們建議我到基督教書房買一本自己的聖經,可以在上面畫線註記。到了書店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聖經,書背上寫著「上帝版」、「神版」,頓時之間內心非常慌亂,怎麼沒有看到「和合本」呢?聖經不是只有一種版本嗎?為了不要買錯,努力尋找書背上面有寫「和合本」字樣的聖經,確認和姊妹們用的一樣才安心買下。

後來才知道「上帝版」、「神版」都是「和合本」,那麼「和合本」中文聖經是怎麼來的呢?

一百多年前西方宣教士到中國傳福音,各差會宣教士決定共同合作翻譯中文聖經。對於「God」這個字,要翻成「上帝」還是「神」有不同看法,英國宣教士堅持要翻譯為「上帝」,美國宣教士堅持要翻譯為「神」,兩派宣教士爭論了幾十年都沒有共識,想出了一個折衷辦法,同時出版「上帝版」和「神版」兩種版本聖經,為了排版一致,「神版」裡的「神」前面要空一格,並不是為了尊敬神的緣故。
2B

對於God這個字,你喜歡翻譯成「上帝」還是「神」呢?不論翻譯成「上帝」或「神」,我們都確信God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什麼是「教會」?

 oikos
十幾年前同學邀請我參加教會,看到他們非常熱情、對生命充滿盼望、有一群朋友能夠互相支持打氣,讓我非常羨慕。所以當姊妹邀請我一起看聖經,持續到教會主日,我立刻就答應了。

聚會將近一年的某天,姊妹誠懇的跟我說:「我們生命改變是因為「耶穌」,我們會聚在一起是因為「耶穌」,如果沒有「耶穌」,我們聚在一起和一般club其實沒什麼兩樣。如果你對認識「耶穌」沒興趣,可以暫時先不用來教會,禮拜天可以去別的地方或是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免得浪費時間。不過,如果你下禮拜還想來教會,我們還是非常歡迎你。」

我聽了非常傷心,心想為什麼不讓我到他們教會。不斷反覆思想他講的話,後來終於明白了,我很羨慕他們的生命,但卻不願意接受改變他們生命的「耶穌」。我只是想要有一群好朋友陪伴,我只想有個好工作,我只想要明白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所關注的焦點都在於人,我對改變他們生命的「耶穌」一點都不感興趣。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我想他們說的是對的,一個對耶穌毫無興趣的人,持續去「教會」有什麼意義呢?將焦點放錯地方,生命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什麼是「教會」?去「教會」有什麼意義?

「教會」原文的意思是「呼召出來的一群人」,就像里長集合一群人,可能要做某事、或開會、或佈達。

從聖經上來看,「教會」真正的意思有二:
1、基督的身體
弗1: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基督是頭,我們是肢體,有人當眼,有人當耳,有人當手,有人當腳,每個肢體都有不同功用,每個人都能發揮功用一起來建造教會。

2、神的家
提前3:15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家人和客人不同,家宴只有家人能參加,客人是不被邀請的。家人在家中能隨意打開冰箱想吃什麼自己拿,到任何房間想躺就躺,客人只能在客廳,去洗手間要先問過主人。受洗後我們就進到神的家中,成為神家裡頭的人,可以盡情享受神家裡的恩典。

當我們說要去「教會」,是指要去某建築物嗎?還是指要去聚會?還是指某個宗派?教會真正的意思是「基督的身體」和「神的家」。有基督做我們的頭、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彼此相愛、彼此建造,就是神的家,就是基督的教會。曾聽過一句話,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指房子,而是媽媽這個關鍵人物,我們渴望回家,是渴望和家人在一起,有家人在的地方就稱之為家。

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彼此相愛、彼此服事,就是「教會」。教會不只是一群基督徒自high、抱團取暖而已,耶穌還吩咐了大使命,要基督徒出去邀請還不認識祂的人,一起加入基督愛的大家庭,生命得建造、活得更豐盛。

讓我們一起來「教會」信靠耶穌生命得改變,彼此相愛、彼此服事、一起來建造神的家吧!

如何傳福音才有果效?

這三年來疫情很嚴重,要透過快篩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得COVID-19,篩出兩條線有病就隔離,篩出一條線沒病得自由,快篩讓我們很快的知道誰有病沒病。

傳福音也是一個快篩的過程,耶穌差派70個門徒兩兩一組出去傳福音,遇到人就問你願不願意信耶穌,願意信的平安歸他給,願意接待的就住下來,不願意信的平安歸給門徒,門徒就離開繼續傳,在人群中快篩出「當得平安的人」

上帝早已預備當得平安的人、已經要信主的人,只是需要我們去把他們找出來。就像哥尼流早就要信了,上帝差派彼得到哥尼流家收割。彼得沒有做鬆土的工作、沒有做撒種的工作,他沒有勞苦做這些前置作業,聖靈感動他直接去收割,不只收割一個果子,而是收割一家的果子。

所以我們要對上帝有信心,上帝早已預備「當得平安的人」,他們早已準備好要信耶穌,就缺一個聽福音的機會,呼召他們信耶穌,他們正等我們出去把他們收割入倉。

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請注意耶穌這裡說的,要收的莊稼是「多」的,已經熟了的果子很「多」,缺的是工人,只要我們去傳,一定能收割。

1pp

耶穌要我們作的是「收割」的工作,去收別人勞苦撒種的。(參:約4:38)這裡不是說鬆土、撒種不重要,而是耶穌吩咐我們要去做的是「收割」,上帝早已預備好「當得平安的人」,我們只要出去,問他們要不要信耶穌,要信的就收割,表示這個果子已經熟了,不信的表示這個果子還沒有熟,就先放著,繼續找下一個。

2p

我們是主的工人,願不願意現在就出去收割莊稼呢?享受上帝早已預備的大豐收呢?還是要一直勞苦鬆土撒種,然後抱怨上帝說,傳福音真難,都沒有人要信耶穌。

耶穌早就告訴我們傳福音成功的秘訣了,出去傳、出去收割,必定能夠讓倉庫滿了莊稼,經歷到上帝的信實同在。

3p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