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東遊記》  

1A
以前只聽過「西遊記」的故事,唐三藏到西方取經,卻沒想到在同一時期卻有「東遊記」的真實歷史故事發生。

在唐三藏還停留在印度的時候,基督教東方亞述教會的宣教士阿羅本(Alopen Abraham)到達了中國長安進行宣教,他是從比印度更遙遠的西方(東方亞述教會)來的,路程應該更加困難與艱辛。

當時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齡到長安城外迎接阿羅本的宣教團隊(不知幾人,說不定也有猴子等動物隨行),並邀請阿羅本到宮中會面,更出資協助阿羅本宣教隊在長安城內建立第一間教堂。

到了後來的唐高宗時期,阿羅本的宣教工作相當成功,那時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於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居然阿羅本的宣教團隊在短短數十年內,已經在中國境內上百個城鎮建立了教堂。那時唐高宗還尊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可見其地位之尊崇。

2A

可惜一百多年後,唐武宗滅佛,景教受到池魚之殃而一同被禁,基督徒潛入地下活動,日漸稀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被埋入地下,這段基督教宣教史也跟著被遺忘,直到明朝年間石碑才重見光明。

阿羅本披荊斬棘宣教的驚險故事應該不亞於西遊記。若哪天有基督徒能寫出一本《東遊記》-阿羅本以福音敲開神秘東方古國,相信會很有看頭。

什麼是聖經中的「方言」?

lang

聖經中的方言分為兩種,但我們常常混為一談,其實從聖經的記載來看,可以看到明顯的區別:

1、徒2:4「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這種「方言」是別國的話,是鄉談,是對人說的,是講說神的大作為,是為了見證上帝,能向未信者見證上帝大有能力。這種方言是自己原本不會說的話,靠著聖靈說出來,讓外國人或外族人聽懂他們的家鄉話。

簡單的說,這種方言是別國的語言,是對人說的

2、林前14:2「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 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這種「方言」不是對人說的,是人聽不懂的語言,是對神說的,是對神講述心靈各樣的奧秘,是為了造就自己,彌補悟性的不足和限制,讓自己更對焦於神。

簡單的說,這種方言是心靈的語言,是對神說的

方言是上帝所賜的屬靈恩賜,是白白送給每個基督徒的禮物,為了讓我們能見證神的大能和造就自己,我們當時常以感恩的心來行使屬靈恩賜。上帝給我們屬靈恩賜的目的是為了「愛」,保羅在林前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不論是哪種方言,最重要的是愛,若沒有愛,方言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對人沒有益處,所以我們不單要明白方言的意義,更要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

什麼是成聖?

1christ2christ

基督徒常常在講成聖,到底什麼是成聖,是成為聖潔嗎?那什麼叫聖潔?是活出完全沒有罪的生活嗎?我們都是罪人,都不完美,因為罪的緣故,即便窮盡一生的努力都沒有辦法達到上帝完美的標準。那麼成聖是要道德高操、成為好人好事代表嗎?

有些基督徒常把「稱義」和「成聖」搞混,「稱義」講的是得救,「成聖」講的是得救後的新生命,要不斷的倚靠耶穌靈命成長,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靈命。也就是信主後,基督的生命要在我裡面一點一滴地長大,直到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至於別人看到我們的時候,會驚訝地說:看到你如同看到基督,看到你如同聞到基督的馨香之氣。

成聖就是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靈命。我們是枝子,要常常連結於葡萄樹耶穌,好叫我們能夠結出果子來,使主的名得榮耀。若信主後都沒有親近耶穌,枝子不連結於葡萄樹,就不能結果子,靈命也不會成長。

信主後是屬靈生命的開始的開始,按著人的成長階段可分為嬰兒、小孩、青少年、成人,那麼靈命成長也是有階段的:嬰孩、小子、少年、父老,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特徵,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自己與他人現在是在「成聖」路上的哪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特徵如下:(參:來5:12、約壹2:12-14)

嬰孩:吃奶不能吃乾糧,不熟練仁義的道理
小子:認識父,罪得赦免
少年:剛強、神的道常存在心、勝了惡者
父老:認識父(明白神的旨意)


成聖之路有跡可循,靈命成長有其階段與努力方向,盼望每位基督徒在成聖的路上,能不斷的長大成熟,成為屬靈父老明白上帝的旨意,成為別人的祝福,將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

如何有效的一年讀完一遍聖經?

1bible
很多基督徒立志能一年讀一遍聖經,每次都從創世紀開始讀,讀到出埃及記就出不了埃及死在曠野。然後每年週而復始的立志一年要讀一遍聖經,但總經歷到保羅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人性肉體軟弱。

面對如同字典一樣厚,字又密密麻麻的聖經,的確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出的了埃及,順利到達新天新地呢?

我們要對聖經有正確的認識,聖經其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書,就像百科全書一樣是套書,聖經是把這套書全部都集結在一起印成一本。這套書裡面共有66本,舊約有39本,新約有27本,加起來是66本,有一個神奇的魔法數字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新舊約聖經本數:

3×9=27

聖經套書裡的舊約和新約各可分為五大類,舊約39本分五大類: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大先知書、小先知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5、12、5、5、12;新約27卷分五大類:福音書、歷史書、保羅書信、普通書信、預言書,每一類的本數分別是:4、1、13、8、1。聖經本數分類詳列如下:

舊約
5:律法書:創出利民申
12:先知書:書士得撒撒王王代代拉尼斯
5:詩歌智慧書:伯詩箴傳歌
5:大先知書:賽耶哀結但
12:小先知書: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共39本

新約
4:福音書:太可路約
1:歷史書:徒
13:保羅書信:羅林林加弗腓西帖帖提提多門
8:普通書信:來雅彼前後約壹貳參猶
1:預言書:啟
共27本

2bible3bible


我們以為聖經只是一本書,但其實共有66本,平常沒在讀書的人突然立志一年要讀完66本書,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聖經每一本書都有其寫作對象、寫作目的,我們不一定每次都要從創世紀開始讀,可以按著目前的需要挑選想要讀的書卷。

若不知道該如何從書海下手,建議從福音書開始讀,好好認識耶穌這位上帝的兒子,為我們帶來救贖、生命、盼望、豐盛,「耶穌基督並祂並十字架」(林前2:2)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現在就拿起福音書來讀吧!

「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有什麼關係?

relate
 
這世界有三大宗教信仰獨一上帝: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那麼這三個宗教彼此之間有什麼關係?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上帝創造亞當,接著傳到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生下應許之子以撒,以撒傳到摩西,摩西從上帝那領受律法,正式成立了猶太教。在摩西之前,所信的是口傳的民間信仰,直到摩西頒布律法,確立了敬拜制度、祭司規矩,才成為正式的猶太教。

耶穌從猶太教而出,創立了基督教。耶穌復活升天後,基督徒承接大使命,四處宣揚使人得救的福音。

亞伯拉罕和使女夏甲生的兒子名叫以實瑪利,以實瑪利不是上帝應許的孩子,但上帝仍然祝福以實瑪利成為大國,以實瑪利和夏甲到了阿拉伯成為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實瑪利所信的信獨一上帝在民間流傳,直到第七世紀穆罕默德寫下可蘭經,正式成立伊斯蘭教。

以一張圖示來表達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三者之間的關係,從源頭來看這三個宗教所信的上帝是同一位,只是稱呼祂的名字不同。這三個宗教的關鍵差異是對於耶穌有不同看法,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不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不是神。基督教相信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耶穌是神、耶穌是救主,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

有些基督徒對於傳福音給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很有負擔,他們不認識耶穌還沒有得救。聖經上說:「若非聖靈的感動,沒有人能稱耶穌是主。」讓我們先以禱告將未信者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感動他們的心,使人心能歸向主耶穌,得著今生富足與來世的盼望。

傳福音沒有失敗,只有成功

1suss2suss

有個姊妹在未成年少女時代時就離家在pub駐唱,為了生存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領,但是在紙醉金迷的世界卻罹患了憂鬱症,晚上只能孤單一人在家抱著一堆錢痛哭,他深刻體會到窮的只剩下錢的悲涼。後來她認識上帝,她感嘆上帝的奇妙大愛,上帝怎麼這麼好,她天天經歷上帝神蹟般的恩典,這樣的恩典實在太大,實在使她無法閉口不言,看到人就一定要傳福音,告訴人上帝的好,她曾說:「傳福音對我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傳福音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想要投資100%賺嗎?傳福音就對了。」

聽她這麼說,我內心吃了一驚,好奇的問:「為什麼妳會說傳福音是100%賺的投資啊?」姊妹:「聖經寫得很清楚啊!我們去傳福音,對方願意信,平安歸給他,對方不信,平安歸我啊!這樣多好,對方信或不信,都賺都贏啊!」我從這姊妹身上看到上帝無盡的愛與恩典,常常四面環繞她,她認真讀經、單純愛主、火熱的事奉,天天經歷上帝新鮮的恩典,天天都有見證可以分享,這樣的基督徒人生真令人羨慕。

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福音成功的秘訣。耶穌差派70個人出去傳福音,吩咐他們什麼都不用帶,要出去收割莊稼,遇到人就說願這一家平安,在路10:6提到「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傳福音是出去找「當得平安的人」,對方信,平安就臨到那家,對方不信,平安就歸給你們。

因此當對方信,我們哈利路亞感謝主!對方不信,也感謝主!平安歸給我們。不論對方信或是不信,傳福音都是成功的,沒有失敗;傳福音是不失敗的投資,傳福音是百分百賺的投資。

想要成功嗎?傳福音。想要穩賺不賠嗎?傳福音。想要經歷神蹟嗎?傳福音。

什麼是「教會」?

 oikos
十幾年前同學邀請我參加教會,看到他們非常熱情、對生命充滿盼望、有一群朋友能夠互相支持打氣,讓我非常羨慕。所以當姊妹邀請我一起看聖經,持續到教會主日,我立刻就答應了。

聚會將近一年的某天,姊妹誠懇的跟我說:「我們生命改變是因為「耶穌」,我們會聚在一起是因為「耶穌」,如果沒有「耶穌」,我們聚在一起和一般club其實沒什麼兩樣。如果你對認識「耶穌」沒興趣,可以暫時先不用來教會,禮拜天可以去別的地方或是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免得浪費時間。不過,如果你下禮拜還想來教會,我們還是非常歡迎你。」

我聽了非常傷心,心想為什麼不讓我到他們教會。不斷反覆思想他講的話,後來終於明白了,我很羨慕他們的生命,但卻不願意接受改變他們生命的「耶穌」。我只是想要有一群好朋友陪伴,我只想有個好工作,我只想要明白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所關注的焦點都在於人,我對改變他們生命的「耶穌」一點都不感興趣。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我想他們說的是對的,一個對耶穌毫無興趣的人,持續去「教會」有什麼意義呢?將焦點放錯地方,生命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什麼是「教會」?去「教會」有什麼意義?

「教會」原文的意思是「呼召出來的一群人」,就像里長集合一群人,可能要做某事、或開會、或佈達。

從聖經上來看,「教會」真正的意思有二:
1、基督的身體
弗1: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基督是頭,我們是肢體,有人當眼,有人當耳,有人當手,有人當腳,每個肢體都有不同功用,每個人都能發揮功用一起來建造教會。

2、神的家
提前3:15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家人和客人不同,家宴只有家人能參加,客人是不被邀請的。家人在家中能隨意打開冰箱想吃什麼自己拿,到任何房間想躺就躺,客人只能在客廳,去洗手間要先問過主人。受洗後我們就進到神的家中,成為神家裡頭的人,可以盡情享受神家裡的恩典。

當我們說要去「教會」,是指要去某建築物嗎?還是指要去聚會?還是指某個宗派?教會真正的意思是「基督的身體」和「神的家」。有基督做我們的頭、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彼此相愛、彼此建造,就是神的家,就是基督的教會。曾聽過一句話,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指房子,而是媽媽這個關鍵人物,我們渴望回家,是渴望和家人在一起,有家人在的地方就稱之為家。

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彼此相愛、彼此服事,就是「教會」。教會不只是一群基督徒自high、抱團取暖而已,耶穌還吩咐了大使命,要基督徒出去邀請還不認識祂的人,一起加入基督愛的大家庭,生命得建造、活得更豐盛。

讓我們一起來「教會」信靠耶穌生命得改變,彼此相愛、彼此服事、一起來建造神的家吧!

如何傳福音才有果效?

這三年來疫情很嚴重,要透過快篩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得COVID-19,篩出兩條線有病就隔離,篩出一條線沒病得自由,快篩讓我們很快的知道誰有病沒病。

傳福音也是一個快篩的過程,耶穌差派70個門徒兩兩一組出去傳福音,遇到人就問你願不願意信耶穌,願意信的平安歸他給,願意接待的就住下來,不願意信的平安歸給門徒,門徒就離開繼續傳,在人群中快篩出「當得平安的人」

上帝早已預備當得平安的人、已經要信主的人,只是需要我們去把他們找出來。就像哥尼流早就要信了,上帝差派彼得到哥尼流家收割。彼得沒有做鬆土的工作、沒有做撒種的工作,他沒有勞苦做這些前置作業,聖靈感動他直接去收割,不只收割一個果子,而是收割一家的果子。

所以我們要對上帝有信心,上帝早已預備「當得平安的人」,他們早已準備好要信耶穌,就缺一個聽福音的機會,呼召他們信耶穌,他們正等我們出去把他們收割入倉。

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請注意耶穌這裡說的,要收的莊稼是「多」的,已經熟了的果子很「多」,缺的是工人,只要我們去傳,一定能收割。

1pp

耶穌要我們作的是「收割」的工作,去收別人勞苦撒種的。(參:約4:38)這裡不是說鬆土、撒種不重要,而是耶穌吩咐我們要去做的是「收割」,上帝早已預備好「當得平安的人」,我們只要出去,問他們要不要信耶穌,要信的就收割,表示這個果子已經熟了,不信的表示這個果子還沒有熟,就先放著,繼續找下一個。

2p

我們是主的工人,願不願意現在就出去收割莊稼呢?享受上帝早已預備的大豐收呢?還是要一直勞苦鬆土撒種,然後抱怨上帝說,傳福音真難,都沒有人要信耶穌。

耶穌早就告訴我們傳福音成功的秘訣了,出去傳、出去收割,必定能夠讓倉庫滿了莊稼,經歷到上帝的信實同在。

3p

讀神學院靈命會變好?

1s2s

我的母會每天早上都有晨更禱告會,在牧者的鼓勵下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到教會讀經禱告。後來全時間讀神學院,因課業繁重、教會實習、心理壓力等重擔,體力上開始無法負荷五點早起,就很少參加晨更禱告,分別時間好好親近上帝。

讀了神學院靈命會更好、更親近上帝嗎?不一定。我們要從「神學」的定義來看,神學是「研究神的學問」,既然是「研究」,那麼學神學就是「理性」的活動,需要大量閱讀、動腦思辨,因此讀神學是消耗「腦力」,所以讀了神學是知識變好,至於靈命要變好要去修道院,在修道院裡幫助我們的「心」專注對準耶穌、時刻親近神。

這裡不是說讀神學院靈命完全不會變好,而是我們要刻意分別時間專心親近耶穌,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心要隨時緊緊倚靠神、抓住耶穌。否則人一天的時間精力有限,花了大量時間在動腦、閱讀、寫作業、服事、工作、生活瑣事,勢必會壓縮到靈修親近上帝的時間。

以為讀神學靈命會變好是個迷思,讀神學能讓我們懂得比別人多,學得更純正。使徒保羅對此有一點提醒: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我們要特別留意人性中的「驕傲」,當我們自以為懂得比別人多,就很容易批東批西,要指教別人顯得自己高人一等,這不是我們學神學的本意。

學神學反而是讓我們更謙卑,面對無限大的上帝,我們對祂的認識不過是皮毛,有些奧秘事尚待主再來才明白,憑著信心接受並高舉聖經的權威就是了。面對不懂神學、知識不如我們的人,我們當以「愛」彼此包容接納,一同謙卑的信靠耶穌,時時連結於主耶穌,才能真正認識那創造天地萬物的全能神。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