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是跟天父還是耶穌講話?

pray

剛信主的時候,我問傳道人禱告的問題,禱告的對象可不可以是耶穌或是聖靈。有些教會教導禱告的對象是:親愛的主耶穌,這樣可不可以?親愛的聖靈,這樣可不可以?

有一本書《被遺忘的聖父》提到我們與聖父的關係,在信仰上是重要的關鍵互動。更正教會高舉聖子耶穌,卻忘了聖父這個重要角色。聖父愛世人,差派祂的愛子為世人的罪,道成肉身完成救贖的工作。

耶穌在世上呼召門徒也教導門徒,有一次祂教導門徒禱告:「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主禱文開宗明義就教導我們禱告的對象是「父」,那禱告完了要怎樣結尾呢?最後我們是「奉耶穌的名,阿門。」罪人本來是無法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因著耶穌作為中保,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天父的施恩寶座面。

「奉耶穌的名」等於是我們拿著耶穌的名片,才有資格到上帝面前。如果我們禱告的對象是耶穌,最後還需要「奉耶穌的名」嗎?等於是我們跟耶穌說:親愛的主耶穌…奉耶穌的名,阿門。這樣不會顯得多此一舉嗎?

那到底能不能跟耶穌、聖靈說話?我們的神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我們當然可以跟耶穌、聖靈説話。至於禱告的對象,耶穌已經親自做了示範:「父阿!赦免他們...」(路23:34)那我們就按著聖經的教導,隨時和天父講話,和天父有活潑的互動關係。

 

什麼是「佈道」?

圖片1

教會常常在講要「傳福音」,到底要怎麼傳福音呢?有人說要講自己的見證,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感動對方。有人說要發福音單張,邀請人來教會聽福音。有人說要邀人來教會參加主日崇拜,參加活動,這就是傳福音。

以上這些行動,就是傳福音嗎?傳福音可以是個人佈道,也可以是群體佈道。要佈什麼道?道就是耶穌基督,傳福音要跟非基督徒傳的道是人有罪,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有的時候我們福音傳了半天,根本沒提到罪和耶穌基督,都在講自己的見證,或是試圖說服對方。

五色珠或無字書是很好的佈道法,用五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就將福音講清楚了。

綠色,代表上帝的創造,上帝的美好。
黑色,代表人有罪,不完美。
紅色,代表耶穌的寶血,拯救世人脫離罪的狹制
白色,代表人接受耶穌,罪被洗淨重生了。
黃色,代表新生命,能靠主過新生活,有豐盛的人生。

透過這五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就能把福音講清楚,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個人見證。我們常以為傳福音要傳個人見證,傳福音不是傳自己,是要傳耶穌基督。我不好,因為耶穌,我變好。

我們要留意罪人心思的詭詐,講個人見證可能高抬自己,顯擺自己哪裡好,而忘了是要傳耶穌,高舉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在基督裡建造成長

build

最近接到一個姊妹的電話,他原本在A教會,現在要換到B教會。他22年前信了耶穌不久後離開,現在又回到教會想要認真努力的學習,好好裝備自己,服事上帝。不過在A教會,可能是他有點才華,教會安排了他非常多的服事,讓他覺得很累,但教會沒有給他足夠的裝備,就要他做很多事情,讓他吃不消,因此萌生換教會的念頭,他希望去一個充滿愛的教會,能好好裝備自己,再一邊投入服事。

聽了以後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提醒,到教會到底是為了什麼?在聖經中已經有清楚的建造教會的藍圖,說明了教會和信徒的使命是什麼。

1.成全聖徒
首先,上帝對教會和信徒的第一個使命是:成全聖徒。

上帝在教會設立各種職分,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神的家裡有這種職分,這些職分存在的目的是要「成全聖徒」,成全聖徒的意思是上帝要我們在教會當中得到成全,使我們的恩賜才幹得到發揮,讓我們的人生活得精采豐富。

古人有一句話是:「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要有幫助他人,成全他人的美德。這句話的主詞可以改為「教會」,「教會有成人之美」,教會要成全弟兄姊妹,弟兄姊妹能在教會學習、成長,受造就、被建立,能發揮自己的長才。

麥克喬丹是籃球巨星的傳奇人物,他被稱為籃球之神,彈跳力非常好又稱空中飛人。他曾經率領芝加哥公牛隊六次奪得NBA總冠軍。籃球是一個強調團隊的運動,光靠籃球之神一個人是沒辦法得冠軍,還需要團隊合作。

1995年壞小子羅德曼被交易到芝加哥公牛隊,這個傑傲不馴的壞小子誰都不服,只有服麥克喬丹。麥可喬丹告訴羅德曼說:「你到了公牛什麼都別管,搶籃板是你唯一的工作,搶下籃板球就傳給我,我會帶你一起飛,我們一起手捧總冠軍。」 這個壞小子乖乖聽麥可喬丹的話,麥可喬丹叫他防守誰就防守誰,場上只有喬丹能夠罵羅德曼,羅德曼不敢哼一聲。除了喬丹、羅德曼,還有另一個人皮朋,他們三個人一起組成了公牛鐵三角,帶領公牛隊連續三年拿下總冠軍。籃球是個團體運動,光靠喬丹是沒有辦法拿冠軍的,喬丹需要團隊,鐵三角缺一不可,團隊一個隊友都不能少,才能創造公牛王朝的奇蹟。

在上帝家中,傳道人就像是球隊的教練,教練規劃安排訓練、計畫戰略,訓練弟兄姊妹在場上打球,在場上每個人的位置不一樣,有人擔任前鋒、中鋒或是後衛。傳道人和弟兄姊妹一起合作,將球賽給打贏,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彼此需要,每個人都在自己位置上扮演重要的腳色。

教會存在的目的,是要成全弟兄姊妹的,造就弟兄姊妹的,教會是要幫助大家一起來贏得靈魂,幫助弟兄姊妹成長的地方,我們要一起打贏屬靈的勝仗,拿到屬靈的冠軍。

你願意被成全嗎?你願意在教會中發揮自己的恩賜專長嗎?

有的人以為上帝要利用我們,其實正好相反,上帝不但沒有要利用我們,反而是要成全我們。上帝如果要利用我們,實在是太麻煩了,人有自己的意見想法,很難順服,上帝不如直接叫天使去做就好,為什麼要我們來服事?其實上帝是要成全我們。

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鼓勵他們,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2)保羅勸勉弟兄姊妹要將身體獻給上帝,事奉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理所當然要事奉,理所當然要獻上我們的身體、時間、金錢給上帝。這樣我們會吃虧嗎?一點都不會吃虧,反而得到成全、得到造就。因為上帝的旨意對我們是好的,上帝是愛,他對我們的心意是好的、是可喜悅的,只是我們人的有限,目光短淺,看到不自己的未來,甚至不認識自己的潛能。

有個媽媽非常用心的教導他的兒子,觀察他的兒子擅長什麼,有什麼天賦。他的兒子很會煮菜,想要從事餐飲業當廚師,兒子來詢問媽媽的意見,媽媽以他過來人的社會經驗勸勉兒子,當廚師非常的辛苦,而且當廚師的起點比較低,將來畢業以後,到社會上去學習做菜,再考個廚師證照也不遲。你對建築也有興趣,不如去讀建築相關科系,將來成為建築師,發展會更好。兒子聽從了媽媽的建議,就讀了建築,兒子讀了很喜歡也學習的非常好。閒暇之餘,還是會下廚煮飯給親愛的家人吃。

我們的上帝就像地上的父母一樣,是要成全我們,上帝非常認識我們,比我們還認識我們自己,上帝希望我們的長處得夠得到發揮,我們會得到快樂,身旁的人也一起得到益處。上帝是創造我們的神,他了解我們,觀察我們,要幫助我們發揮潛能,成全我們,不是要利用我們,我們要勇敢地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2. 各盡其職
上帝給教會和信徒的第二個使命是:各盡其職

「上帝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各盡其職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長處,各司其職。」(弗4:11-12)

我們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麼,才能在自己的強項上發揮優勢,認識自己才能擺對位置。

麥可喬丹在NBA所向披靡,被稱為籃球之神,在NBA官方網站說:「以讚譽而言,麥可·喬丹是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元跑去打棒球,一樣會很偉大、很卓越嗎?喬丹跑去打棒球打了一年,打得非常爛,不是籃球打得好,棒球也會打得好,有一份雜誌的封面照片就是喬丹拿著球棒在場上準備打擊的照片,上面的文字寫著揮棒落空,就是在嘲諷喬丹棒球打得很爛。後來喬丹重返NBA,本來大家以為喬丹一年沒打籃球了,應該球技退步表現不佳,沒想到喬丹又帶領公牛隊連續拿下三年的總冠軍,真不愧是籃球之神。放對位置就是天才,放錯位置就是魯蛇。

我們每個人都有潛能,有些天分是你比別人強的,有些潛能是還沒開發出來的,正等待著你去開發。李白有一首詩將進酒,詩裡有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個人生下來,一定都有他的強項,有他的用處,我們要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放對位置發光發熱。

有一天冰箱問他的創造者,為什麼我這麼大一隻,長得胖胖的還長方形,裡面還分成一格一格的,溫度還這麼低,旁邊的小箱子,散發的溫度是熱的,我不要要冰冰的,我要熱熱的。創造者就跟他說,因為你是冰箱阿!冰箱本來就是要冰東西,確保食物不會壞掉阿!你羨慕的烤箱,他的功能跟你不一樣,他是要烤東西,讓食物變得更美味,你們的功能不同,冰箱就是冰箱,烤箱就是烤箱,冰箱不能變烤箱,烤箱也不能變冰箱。

你們要當冰箱還是當烤箱?在家裡面,我們需要冰箱也需要烤箱,上帝的家中每個人都扮演不同的功能與角色,我們要各盡其職,才能讓這個家越來越好。

我們是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裡每個人各盡其職。現在我們把右手伸出來,要拿起一個杯子要怎麼拿,需要手掌和手指一起合作,才能順利將杯子拿起來,如果只有手指沒有手掌,杯子拿不起來,如果只有手掌沒有手指,杯子也拿不起來。所以手掌和手指彼此需要彼此合作,才能順利把杯子拿起來。

傳道人就像是手掌,弟兄姊妹就像是手指,傳道人和弟兄姊妹一起合作,各盡其職,各司其職,每個人將自己職分的事情做好,教會就會成長,不斷的前進。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材也不一定是在教會發揮功用,在教會外的工作、家庭、生活,上帝也希望我們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3. 建立基督的身體
上帝對教會和信徒的第三個使命是:建立基督的身體。

「神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傳道人和弟兄姊妹一起團隊合作,各司其職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教會,建立基督的身體,讓基督的身體能夠漸漸增長,教會不斷的增長,自己的生命也得到建立。

上帝對教會的心意是教會要不斷成長,教會增長是上帝的心意,上帝樂意祝福教會不斷的成長,將得救的人加添給我們。

有一個姊妹在大學的時候信耶穌,教會鼓勵他們在大學裏面傳福音,他們一個禮拜有兩次到學生餐廳去傳福音,拿著四律看到人就傳耶穌,陌生傳福音就建立了輔大小組。這個姊妹覺得教會通常都是女多男少,他想要扭轉這樣的情況,心想既然要捕魚,就要去有魚的地方抓魚,最好是有男生多的地方抓,這姊妹就去理工科的餐廳傳福音,很多男生都信了耶穌,當時的輔大小組就是男生多於女生。這個姊妹在輔大很努力的傳福音,陌生接觸人,建立了輔大小組,開始當小組長帶領團隊,接下來也訓練學弟擔任小組長。

姊妹畢業後,有機會從事保險業,他一點都不害怕陌生開發,保險做得非常好,他非常感謝教會給他的訓練,讓他不害怕跟陌生人接觸,他得到很好的建造,恩賜也得到很棒的發揮。教會的訓練,對於他將來的職場工作,有這麼大的幫助。在服事裡,可以練習和人互動、操練各種技巧,讓自己生命更成熟,更成長。

當我們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給上帝使用的時候,我們自己反而得到建造跟幫助,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上帝沒有要利用我們,反而是要成全我們,讓我們能在愛中建立自己。

來教會的目的是什麼,上帝已經將建造教會的藍圖清楚的告訴我們了,教會要幫助弟兄姊妹,能夠被成全,發揮自己的恩賜,各盡其職,在自己的職分上發光發熱,散發光彩,我們是一個團隊,要一起建立基督的身體,讓基督的身體漸漸增長,教會要不斷增長,當我們投入事奉,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建立,生命更加成長成熟,能夠成為屬靈的父老,領人歸主,帶人成長,使他人得益處,自己也得到建造。

現在我們為自己來禱告,我們一起來在基督裡建造成長,上帝對教會和信徒的心意是:
1.成全聖徒
2.各盡其職
3.建立基督的身體

成為 Yes Man

yes

經文:出4:1~17

金凱瑞演一部電影《Yes Man》(沒問題先生),男主角丹尼原本是個事事說「不」(NO)的人,生活無聊乏味,朋友邀他出去,他會用各樣的爛理由拒絕,整天宅在家裡,對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勁。直到他決定加入一個自救計畫,開始整整一年對任何大小挑戰都得說「YES」的瘋狂生涯,他嘗試了高空彈跳、開飛機、學韓語等等,一堆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最後還抱得美人歸。

對於外界都採取NO的態度,會使我們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採取開放的YES態度,我們的人生會有不同的機會,去做了、嘗試了,說不定會帶來不同的風景,走出一條又新又廣、又寬又大的路。

上帝願意帶領我們的人生走一條精彩的路、綻放人生光彩的路,但前提是我們要先對上帝的邀請說YES沒問題,當一個沒問題先生、沒問題小姐,先跟上帝說我願意試試看,我願意做做看,我願意跨出舒適圈,去做上帝要我做的。

1.不要退縮~神與我們同在(v.1-9)
首先,今天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一點是「不要退縮,神與我們同在」。

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摩西不想接受上帝的邀請,他百般推託,講了各種的理由。摩西講了一個藉口,他跟上帝說你要我回到埃及,跟以色列人說是上帝派我來的,要我帶以色列人出來,他們一定不會相信我,也不會聽我的話,耶和華沒有向你顯現,都是你在胡扯。

上帝為了證明祂確實有跟摩西顯現,也和摩西同在,就跟摩西說,你把杖丟在地上,杖變成蛇了,現在從蛇的尾巴把蛇抓起來,蛇又變為杖了,這樣他們就相信神與你同在。

耶和華為了讓摩西的心更加堅定,又給摩西第二個神蹟作為神同在的保證,耶和華要摩西把手放在懷裡在拿出來,手卻長大痲瘋,又再把大麻瘋的手放回懷裡再拿出來,手就好了。摩西只要向以色列人展現出這兩個神蹟,證明上帝與他同在,以色列人就會相信摩西的話了,相信是耶和華派他來的。

但如果以色列人還是不相信摩西,耶和華讓摩西行使第三個神蹟,把河裡的水倒在乾地上,水會變成血,他們一定會相信是耶和華上帝派你來的,他們知道上帝與你同在。

上帝呼召摩西,他沒有馬上說好,反而是一直推託,他沒有信心,也沒有勇氣去做上帝要他做的事情,他充滿著擔憂、害怕、焦慮、拒絕、推託。神知道他心中的恐懼,非常有耐性跟他說,我與你同在,神蹟奇事隨著你,證明你傳的上帝是真的,不要怕,只要信。

我們要做以前沒有做得過的事情,害怕、擔心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這些負面情緒可能讓我們裹足不前,原地踏步,不敢跨出去嘗試。上帝非常理解我們的心裡,祂知道我們會怕、會擔心、會焦慮,所以祂一再的保證祂與我們同在。當我們試著邁出前進的步伐,回應上帝的呼召,上帝的神蹟奇事會隨著我們。但如果我們裹足不前,就無法經歷到上帝的大能,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上帝與我們同在,是他給我們最大的保證。

摩西完成上帝的任務,接著接任他領導任務的接班人是約書亞,約書亞的使命和摩西很不一樣,約書亞要帶領以色列人進到迦南地,在迦南地有七族外邦人,上帝要約書亞帶領軍隊把他們都徹底趕出迦南地。約書亞做為新的領袖,他的內心是很怕的,耶利哥城的城牆這麼高,對手這麼強大,該如何帶領兩百萬人得地為業呢?

上帝深知約書亞的擔憂,祂一再的跟約書亞說我與你同在,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不要驚慌。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1:9)

有上帝在,就安心了。不知道對你們而言,有誰在會讓你感到很安心。有時候在服事上我會有擔憂、害怕,有經驗的牧師跟我說,不要怕,有我在,擔心什麼呢?每次聽到他這麼說,我就安心了。

有上帝在,24小時隨時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很安心,讓我們放膽地跟著上帝的呼召走吧!上帝必與我們同在。我們一起宣告:「上帝與我同在。」

2.不怕無能~神賜我們能力(v.10-12)
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不怕無能,上帝賜我們能力」。

上帝已經應許祂會和摩西同在,神蹟奇事隨著摩西,但摩西還是一直退縮,一直拒絕,一直找理由。摩西說他是拙口笨蛇的,言下之意就是上帝阿!你找錯了人,我這麼沒有能力、沒有才華,你找別人吧!摩西一直跟上帝說NO,沒有說YES。上帝一眼就看穿摩西的小心思,拙口笨蛇這個理由對上帝來說不是理由,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是上帝造的,上帝要給誰口才就給誰口才,上帝會賜摩西口才,讓他知道怎麼跟以色列人對話,怎麼跟法老應對進退。

要完成這樣任務的能力,上帝會賜給摩西,摩西的能力一定夠,一定足以完成上帝的託付。上帝除了應許與我們同在,還會賜給我們能力去完成祂的呼召。上帝不會任憑我們什麼都不會、無能,祂反而賜能力,外加恩典、能力、恩賜讓我們完成呼召。

對於臨到我們的新任務,有的人往往會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無法承擔重任,人若有願做的心,上帝必定悅納,上帝必定賜能加力。我們應當要有的態度是YES,我願意試試看,我願意做做看,而不是一直推託說我不會、我不要,你找別人吧!那麼就失去成長的機會、失去經歷神的機會、失去見證神的機會。

耶穌說了一個比喻,在路19:12-27「有一個貴冑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便叫了他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十錠銀子,說:『你們去做生意,直等我回來。』他本國的人卻恨他,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他既得國回來,就吩咐叫那領銀子的僕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頭一個上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第二個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五錠。』主人說:『你也可以管五座城。』又有一個來說:『主啊,看哪,你的一錠銀子在這裡,我把它包在手巾裡存著。我原是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主人對他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為甚麼不把我的銀子交給銀行,等我來的時候,連本帶利都可以要回來呢?』就對旁邊站著的人說:『奪過他這一錠來,給那有十錠的。』他們說:『主啊,他已經有十錠了。』 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們拉來,在我面前殺了吧!』」

從耶穌的比喻看到僕人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忠心良善的僕人,忠心的完成主人的吩咐,主就將更多的錢和事情交給那忠心的託管。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當我們忠心服事,上帝會加給我們更多的能力。我們不是失去什麼,反而是得到,得到更多能力,得到更多成長,得到更多被成全、造就的機會,恩賜得到發揮,我們成為上帝的使者,發揮的正面的影響力。

我以前是很負面的,對於臨到的事情,第一個反應都是不要,不想嘗試,不要找我,故步自封讓我沒有進步,一直停滯在很稚嫩幼稚的生命。後來嘗試說YES,開放心胸的告訴自己多學習,對於臨到的機會多嘗試,試著做做看,沒吃過的東西就吃吃看,沒穿過的衣服風格就試試看。當我越說yes,越去嘗試,就慢慢進步,各種能力也慢慢的提升了。

你有對臨到你的事情說YES嗎?還是都是NO呢?讓我們試著說YES,上帝與我們同在,祂應許賜給我們能力,來完成祂的呼召。不要怕,做就對了。

3.不會孤單~神給我們同工(v.13-17)
上帝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不會孤單,上帝給我們同工」。

摩西的態度還是一直退縮,他跟上帝說,你要找誰都可以,就是不要找我。這時候上帝生氣了,跟摩西說,我會給你幫手,你的哥哥亞倫,他很會說話,你只要把你要說的話告訴亞倫,他會當你的代言人,傳遞你的意思。我也會同時賜給你和亞倫口才,他就是你的口,你也好好帶著牧羊人杖,這是我與你同在的證據,可以隨時行神蹟,證明耶和華上帝是又真又活的。

摩西三番兩次的推託、拒絕、找藉口,最後他終於順服上帝的呼召,承擔起上帝給他的託付,要前往埃及了。

上帝並沒有要我們孤單一人去服事,上帝會給我們同工,給我們團隊,讓我們有幫手,能夠一起完成任務。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是兩個兩個一組,保羅到處去宣教旅行,他是有個宣教團隊跟他一起去佈道,他的同工有巴拿巴、路加、西拉、提摩太、百基拉、亞居拉…。

傳道書4:9-11提到「4:9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4:10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4: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4:12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4:9-11)

這段經文不是講夫妻關係,是講同工關係,我們服事上帝,需要同工一起。我們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我們是團隊事奉,就像一個籃球隊,每個球員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腳色,我們一起贏得屬靈的勝仗。

現在的漫威電影,走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英雄聯盟,每個超級英雄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技,一起合作打敗黑暗勢力。

我們每個弟兄姊妹都是好同工,我們是一個團隊,要一起合作,打贏爭奪靈魂的勝仗。你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嗎?你願意得到上帝所賜的能力嗎?你願意與人一起同工嗎?

我曾經和一位牧師一起同工兩年,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他花時間陪伴弟兄姊妹、裝備社青去傳福音,請他們吃飯,為他們慶生。有一次有個姊妹生日,牧師就訂了一束花,為姊妹慶生,這姊妹拿到花非常高興,一直拿著花跟小組的人拍照。

我就學到了,原來生日可以送花,收到花的人會非常開心。有一次我朋友開畫展,我也訂了一束花送過去,藝術家非常高興,覺得他很被看重。這就是我和這牧師同工所學到的寶貴經驗,當我與牧師同工,就學習他的優點,他做人處事的態度,他怎麼樣服事,我也將這樣的學習應用在事奉上,達到不錯的事奉果效。

上帝有呼召你嗎?上帝有叫你做什麼事嗎?上帝有要你完成什麼任務嗎?

不要怕,只要信。

首先,不要退縮~上帝與我們同在,這就是最棒的保證,有上帝在,我們可以很安心。

第二,不怕無能~上帝賜我們能力,不要怕自己能力不夠,上帝會給我們能力,讓我們有能力有資源能夠完成任務,上帝就怕你不做、不跟隨,上帝願意成全我們,讓我們恩賜得到發揮,能力更加提升。你願意經歷上帝幫助你的能力能夠全方位提升嗎?

第三,不會孤單~上帝會給我們同工,請放心,上帝不會丟下我們,讓我們只是孤單一人,上帝也不要我們高舉個人英雄主義,助長我們的驕傲。我們需要同工,需要團隊,上帝會給我們同工,給我們幫手,讓我們一起完成任務,同享榮耀。我們要一起努力,有革命情感,來成為上帝大能的勇士,為主完成呼召。

我們一起來為自己跟教會禱告。

禱告~上帝的三種回應

pray

基督徒常常會向上帝禱告,什麼是「禱告」?「禱告」簡單來說就是跟天父「說話」,既然是跟天上的爸爸說話,就沒有一定的形式,想要怎麼講就怎麼講。我們在走路的時候可以禱告,在洗澡的時候可以禱告,搭車騎車時可以禱告。

我們常感到困惑的是,上帝到底有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有沒有回應我們的禱告。

其實我們的禱告上帝必定垂聽,我們有疑惑的是到底上帝有沒有回應。其實上帝有回應我們,只是不一定是我們期待的答案。

上帝回應我們的禱告有三種方式:
1.Yes
2.No
3.Wait

一個三歲小孩跟爸爸要一台摩托車,爸爸的回應一定是wait,不是不給,是時候未到。

一個六歲小孩跟爸爸要打火機,爸爸一定會回No.太危險了,會出意外。

一個18歲青年,跟爸爸要一台摩托車,爸爸會說Yes.為了出入交通方便而給。

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求什麼,或是妄求。正確的禱告態度是「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3)只管憑著信心求就對了,求久了就知道上帝的心意。

切記,上帝是愛,我們的好處不在神以外。上帝寧願將他的獨生愛子耶穌白白的賞賜給我們,還有什麼不能給我們的嗎?

憑著信心禱告,上帝必垂聽,分辨他的回應是好yes、不好no、再等等wait。不論上帝回應如何,我們當以時常以感謝進入他的門,以讚美進入他的院,因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做一個Running Man

run

2023年最後一天到101跨年,街道上和市府廣場擠滿了人,大家都充滿著興奮、快樂的心情,準備倒數迎接2024。和大家一起倒數54321,看到101煙火綻放出來的那一刻,有滿滿的感動。新的一年來了,感覺人生充滿了希望。我就在想,要怎樣以行動來落實今年的目標呢?

保羅是實踐目標最好榜樣,保羅有一個非常謙卑的態度,就是「不要自滿停滯」。

1.不要自滿停滯

腓3:13「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保羅寫信給腓力比教會的弟兄姊妹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意思是我沒有得到、我還不足、我還不夠、我還要努力。保羅是個謙卑的人,他知道在事奉這條路、學習這條路,他還不夠,他還需要再努力,不要為過去的成果、過去所知識而自滿。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就是「不要自滿停滯」。當一個人自滿了,他就停止學習,聽不進去別人的話,都覺得自己會了,自己可以,自己很行。當一個人自滿正是他停滯的開始,這是非常危險的,自滿容易自大狂妄。中國人有一句話說「滿遭損,謙受益。」謙卑倒空自己,才能裝進新東西。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無知智慧真善美」,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會追求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無知。

改變世界的蘋果手機,創辦人賈伯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到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勉勵畢業生的話,永遠要保持飢餓,保持笨,意思是永遠要知道自己不夠不足,不要自滿停滯,要持續的學習,大學畢業之後,還是要繼續學習,不要停滯不前。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再也沒有主動拿起書來讀,主動學習。Jobs勉勵菁英畢業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當一個人不學習,他不只是停滯而已,還是後退、退步。在新的一年,我們不要自滿停滯,要謙卑的學習、成長,往前走。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屋樹人」測驗,要在一張白紙上畫房子、樹、和人,人不可以是火柴人,圖畫上一定要有屋樹人,還可以自己加上其他東西。畫完後,有心理專業的朋友幫我解析這幅畫的意思,他說這畫裡面的人,都沒有畫耳朵,人物沒有耳朵,表示這個畫圖的人沒有在聽別人說話。

聽到他這麼說嚇一跳,我自以為很謙卑,會聽別人意見,但事實是,我很自大,把耳朵關起來,別人跟我講什麼我根本沒有在聽,一點都沒有入心。在那次的提醒下,開始留意自己和別人的互動,別人跟我講話時,我會刻意留心聽別人到底在跟我說什麼,可能建議、可能是抱怨,可能是請求,可能是不滿…等。留意對方的反應是什麼,才能正確的回應,也調整自己不好不恰當的行為態度。當我開始把耳朵打開以後,人互關係人際互動有變好了。

因此,不要自滿停滯,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夠了、學會了、明白了,我們還不夠,還需要進步、成長。

2.向著標竿直跑

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保羅說他只專注在一件事,其他的事情都沒那麼重要,只有一件是最重要,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忘記背後,去年2023年已經過了,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時光已過抓也不抓住。現在是2024年,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努力過好2024年。有一個經濟學理論提到沉默成本和機會成本。如果我今天買票看電影,進到電影院裡面看了10分鐘發現是一部大爛片,那我是要繼續忍耐看完,還是當機立斷離開現場呢?如果是忍耐看完,我花了電影票錢還有時間,還有不快樂的心情。

比較聰明的作法是,應該是當機立斷離開現場,因為繼續待下去也會不開心,離開後還能去作喜歡做的事情。雖然花了電影票錢,就把他當作是沉默成本吧!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不需要一直懊悔,苦惱,或在負面情緒中,這些都已經是沉默成本,無法改變。我們能夠把握住的就是現在的機會成本,現在能讓我們開創出不一樣的未來。

保羅說的忘記背後,就是忘記已經付出的沉默成本,努力面就是抓住現在的機會成本,然後竭盡全力的向著標竿直跑。這裡的跑步不是散步、不是慢跑,是在奧運會上的競賽,運動員要竭盡全力的努力向前奔跑。這個奔跑不是無定向的,是向著標竿直跑,標竿是指目標、終點線。我們的奔跑要有方向,不是隨便亂跑,是要有目標性的竭盡全力的向前奔跑。

戰國時期,有個人要去楚國。他駕着馬車在大路上急馳。路上,他遇到一個同路人,二人攀談起來,當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國時大吃一驚,問他:「楚國在南方,你怎麼朝北走啊?這樣走,什麼時候能到楚國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説:「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國。」同路人提醒他:「這樣走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説:「我帶的路費、乾糧很多,能用好多天,路遠不要緊。」同路人着急地説:「你走錯了,這樣走你到不了楚國的。」那人很自信地説:「我的車伕駕車技術非常好,不用擔心。」同路人見這人如此糊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這就是成語「南轅北轍」的由來。做任何事情以前要先確定方向,方向錯誤,即使花在大的力氣,也到不了目的地。

今天是2024年,我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請問你的標竿是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耶穌在12歲的時候,聖經說形容他在四方面成長:智慧、身量、與人的關係、與神的關係都成長,這可以作為我們2024年成長的四個目標。

3.得著主的獎賞

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得著主的獎賞」。

我們在看一次經文:「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保羅努力奔跑,朝著目標前進,到達終點時,上帝早已經預備獎賞要給他。保羅所處的時代有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很多運動員平常嚴格的訓練體能、控制飲食,不斷練習,希望在運動會上能夠得名,拿冠軍,當時的得名的獎賞是一頂桂冠,戴在頭上有著無比的榮耀。

保羅說我們基督徒也要這樣得獎賞,奧林匹克的冠冕會壞掉,上帝給的冠冕不會壞掉。所以,我們奔跑不是無定向的,鬥拳不是打空氣的,保羅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保羅的標竿是外邦人的使徒,傳福音給外邦人,建立教會。

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這個教會跟他的關係非常好,還為保羅奉獻,他們也有很好的見證,保羅說腓力比的弟兄姊妹就是他的喜樂,就是他的冠冕,保羅的獎賞就是這一群愛主的弟兄姊妹,被栽培起來成為門徒,繼續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上帝早已經預備好獎賞等著我們去拿,這個獎賞是我們在世的時候就可以得到的。每個人的恩賜不同,目標也不一樣,得到的獎賞也不一樣。

音樂之父巴哈一生寫了很多經典的樂曲,他被評為最偉大的德國人中的第六名。巴哈每作一首曲子,在開頭會寫JJ,意思是主耶穌幫助我,做完曲子後的結尾,會寫上SDG,意思是榮耀歸於上帝。巴哈在世和離世後,都得到他的獎賞,人們從他的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好,得到人的肯定與讚美,他也得到上帝賜給他的獎賞。

清朝有一位宮廷畫師郎世寧,他是義大利人,從小學習繪畫,19歲在熱那亞加入耶穌會,於1715年康熙54年到中國傳福音成為宮廷畫師,到中國將近半個世紀51年服事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他的畫作特別得到乾隆的喜愛與賞識,乾龍還自稱是郎世寧的繪畫弟子。郎世寧擅長畫人物、野獸、花鳥,他將西方繪畫技法帶入中國,是第一位促使中西繪畫交流的人物,他終身沒有再回到自己的故鄉以78歲高壽安息主懷。

我們現在可以從珍貴的畫作中看到宮廷內重要的慶典、禮儀的進行方式,都是出自郎世寧的手筆。有一陣子大家非常喜歡看的後宮珍環傳裡面妃子的樣子,也都是郎世寧畫的人像。

郎世寧在義大利學畫期間,有很多幅作品,其中一幅大型油畫宗教畫是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談道,郎世寧的油畫技巧已經能夠表現出立體、光影、對比的技巧,他的能力已足以擔任宮廷畫師。郎世寧在義大利習畫已擅長繪畫技法,已具備將來能夠擔任宮廷畫師的資格,上帝一步一步的訓練裝備郎世寧,讓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他的使命。

郎世寧習畫時,可能沒有想過有一天上帝使用他的繪畫恩賜在宮廷中服事,近距離向位高權重的皇帝宣揚基督的福音,他如同但以理一般,在異邦國王當中服事三代並且倍受器重。

郎世寧是一位非常謙卑的人,在所有的宮廷畫和檔案文獻中,幾乎找不到郎世寧的自畫像,在與耶穌會往來的信件當中,常提到自己是多麼沒有用、多麼軟弱、多麼失敗…,我不曉得郎世寧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但要在宮廷中服事想必是不容易,他倚靠主忠心的為主工作,他的生命已經大大彰顯神的榮耀。

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帝所賜的獨特恩賜,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為主所用的心,主會訓練、裝備我們,但不是說這個過程不會遇到困難,有困難要來到主前緊緊抓住耶穌,靠主得勝,靠主竭力奔跑到終點,我們會得到上帝所預備的獎賞。

保羅信耶穌以後,看萬事為糞土,唯有耶穌基督為至寶,他一生的使命就是傳福音,建立教會,領人歸主、帶人成長。當他準備要見主面的時候,他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7)保羅已經得到神給他的獎賞了。

上帝有給你什麼獨特的天賦嗎?特別的恩賜嗎?今年就把他發揮出來,燈要放在燈台上發揮影響力,我們在今生就可以得到主給我們的獎賞。

舊約聖經我很喜歡一卷書傳道書,傳道書的中心思想是死亡,死亡讓我們知道人生有限,所以要把握時間珍惜時間活出美好人生。虛空的虛空,虛空的原文是煙,意思是抓不住的意思,我們短暫的人生很多東西抓不住。最近我打電話關懷,有個弟兄說他年紀大了,大病沒有小病不斷,真的很痛苦,想要有健康的身體,但抓不住,健康是虛空。

趁著我們還年輕,還有體力的時候,在今年2024年完成三件事:

第一, 不要自滿停滯
第二, 向著標竿直跑
第三, 得著主的獎賞

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禱告,不要自滿停滯、向著標竿直跑、得著主的獎賞。

讀聖經要從哪一卷開始讀?

bible

我還是慕道友的時候,基督徒朋友就告訴我讀經很重要,因此我很興奮的跑去基督教書房買一了一本中英文聖經。

聖經像字典一樣這麼厚,到底要從何開始讀起?基督徒朋友告訴我要從創世紀開始讀,但總是出不了埃及,只能望書哀嘆了。

聖經中的每一卷書都有著重的主題,四福音書描寫的耶穌,側重的重點不同:
馬太福音,強調耶穌是「王」,代表是「獅」。
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僕」,代表是「牛」。
路加福音,強調耶穌是「人」,代表是「人」。
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神」,代表是「鷹」。

整本聖經從舊約到新約啟示的核心是耶穌基督,從受洗開始我們當好好認識聖經的主角耶穌,祂為我們釘十字架,代贖給我們新生命。

四福音書中的符類福音(太、可、路)介紹的耶穌偏重的角色是「人」,唯有「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神,祂的身分特殊別於一般人,耶穌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為救贖世人脫離罪的挾制。

對於剛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介紹他讀的第一卷書是「約翰福音」,「約翰福音」讓我們認識耶穌是神、耶穌的心意、神對人的愛。

我們看書習慣從第一頁開始,但讀經不受此限。我們的信仰核心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認識耶穌、依靠耶穌,能使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想要得著這美好的祝福,從讀「約翰福音」認識耶穌是「神」開始吧!

I want you!~非你莫屬的呼召

call
上帝的呼召有兩種:亞伯拉罕的呼召和摩西的呼召,亞伯拉罕被呼召離開吾珥時,還不知道往哪裡去,上帝是一步一步的帶領,而摩西的呼召是一開始就清楚知道上帝呼召他去甚麼地方。

什麼是呼召呢?呼召的意思就是「」,上帝「叫」我們去做某件事。如果你舉目觀看,在這個地方沒有其他人,就只有你能夠做這件事,那這就是上帝對你的呼召。有兩個例子幫助我們更明白呼召的意思。

第一,有一個人掉到水裡面,當下只有你一個人站在岸上,你就是那個被呼召要去救人的人。
第二,整個教會都是文盲,只有你會讀書寫字,那麼你就是被呼召要讀經講道的人。

關於人生的召命,有一個公式可做為參考:
人生召命=天賦+熱情+神旨

天賦,就是與生俱來,特別擅長的。我的天賦是行政和業務。行政上,我能夠有條理次緒的把庶務的事情安排好,並且希望能追求更高更快的效率。業務方面,我比較不害怕跟陌生人互動,容易和人建立關係,喜歡推廣對人有益處的事物。

綜觀以上,上帝把我放在中傳神學院台灣校區課務主任的位置,呼召我向職場弟兄姐妹推廣神學教育,鼓勵他們接受良好的裝備,成為基督精兵,將來能為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工作我做得很開心,也有成就感,這是上帝對我的目前的召命。

其實上帝給我的呼召比較像是亞伯拉罕那樣的呼召,一步一步的帶我往前走,而不是摩西的呼召,一下就知道終極目標在哪裡。但其實我很想知道那個終極呼召是什麼?目前還在尋求中,但我相信我已經像亞伯拉罕一樣走在信心之路上了。

「人生的呼召,就是你最深的熱情和這個世界最深的渴望相結合的地方!」出自神學家Frederick Buechner的名言。你的熱情是什麼?這世界的渴望是什麼?

God wants you.~~回應非你莫屬的呼召吧! 

雅歌

song

中國自古在民間流傳一首戲曲,直到如今,被翻拍為許多劇種、電視與電影,甚至在一些懷舊的音樂節目上,仍然可以看到有人在傳誦著這段皇帝微服出巡,和民女談情說愛的故事:

民女:人瀟灑,性溫存,若有意似無情。不知他家何處,不知他何姓名,倒叫我坐立難安睡不寧。
皇帝: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二十歲還沒訂過親。
民女:啊!你來做什麼?
皇帝:我愛上酒家人,我進了酒家門。
民女:我哥哥不在家,今天不賣酒。
皇帝:賣酒的風情好,比酒更迷人。
……

這首〈戲鳳〉就像是中國人的「雅歌」,但是聖經中的雅歌,難道就只是戲曲一般,講述著古代所羅門王的情愛故事而已嗎?或者在這些情愛的字詞背後,隱喻著上帝對人愛情?以下試由今日基督徒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智者所羅王的愛情故事的意義:

1. 這是一本「至愛之書」~雅歌的解釋與正典地位

無庸置疑的,雅歌從字面上看,主要講述著君王與女子之間的愛情。但是自古以來,雅歌書的解釋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議。這對雅歌的不同解釋,影響了這卷書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般來說,對於雅歌的解釋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種解釋是字面法,本書的內容是真實的,沒有特別的屬靈意義,只因為美好的愛情和優美的文筆而收錄在聖經中。本書的信息是以一段歷史故事顯出男女愛情的真摯和忠貞,值得歌頌和紀念。

第二種解釋是寓意法,本書主要內容是藉著故事來比喻耶和華和以色列的愛情,以色列是上帝所愛的。

另外,基督徒偏好用預表法來看待雅歌,認為這段經文預表了基督和教會。近代聖經學者還提出了其他的解釋方法,包括了戲劇法、婚姻頌歌法、情歌集、近東神秘禮儀法等等。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方法,我們必須重視猶太人群體對這段經文的解釋與體認。

猶太人在90年制定正典時,曾對雅歌的聖俗有了激烈的爭辯。當時有許多拉比認為雅歌的內容過於世俗、露骨與不雅,但是當時極有影響力的拉比Akiva卻立排眾議,認為猶太人應該重視雅歌如同妥拉一樣,甚至他說「整個世界都不如神賜給以色列雅歌書那天的珍貴,整卷書都是神聖的,是至聖的!」

自此以後,雅歌成為了正典。在以色列人中,如何看待與解釋雅歌,就不再是爭議的問題了。雅歌是神聖的正典,不是通俗的情愛作品。換句話說,若我們也看待雅歌是正典,那麼就應該接受雅歌的內容是上帝對人愛情的隱喻,這卷書不只是流傳的世間情愛故事,而是顯明神人之間的至聖之愛。我們可以說,雅歌是一本「至愛之書」。

2. 神人之愛:上帝對以色列選民的愛

直到今日,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的晚餐,除了讀出埃及記,還要讀歌中之歌~雅歌。猶太人在逾越節讀出埃及記的經文來紀念脫離法老掌控,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為何要念誦這卷浪漫的愛歌呢?

若我們回顧整個舊約歷史,上帝不斷期待以色列人能夠回轉歸向祂。先知何西阿甚至指出以背叛丈夫的妻子來指稱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色列人雖頑梗悖逆,上帝仍然以慈繩愛索將他們牽引回來,上帝的愛始終不離不棄。

所以,在每年過逾越節的時候,念誦雅歌的經文就顯得極有意義。因為這個時間不但是紀念過去的歷史,更是重溫上帝至愛的時光。脫離了埃及的轄制苦待固然值得紀念,但回歸上帝的懷抱,更是重中之重。

雅歌的經文顯明了上帝和人之間的相屬、相愛、相知、相遇、相悅、相契、相與、相得、相助、相親。上帝對人的愛,如同所羅門王愛書拉密女子一般,是生命和生命的結合,是合為一體的親密相通。

3. 基督的愛:基督捨己的愛與新婦教會

雅歌顯明了上帝對人的愛。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基督更將雅歌的精髓表顯出來。

所羅門王愛書拉密女,還沒有到為書拉密女捨去一切的地步。但耶穌愛世人,甚至捨了自己的命,被釘在十字架上。新約書信中指稱基督就是新郎,而教會是新婦。基督因為愛,為教會捨己。保羅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雅歌是新郎與新娘之間的一首愛歌。雅歌書中的智者就是耶穌基督,祂對我們的愛是何等濃烈,體現了「愛情如死之堅強」(歌8:6)的意義。以色列人在每年逾越節念誦雅歌來紀念上帝的愛,而我們也當從雅歌書中紀念基督的愛,活在上帝的愛中。「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一4:9~10)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