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Blue Cream Beach Body Photo Fitness Gym For Men Masculine Twitter Post
基督徒要效法保羅的名言:「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經濟學和商業界常使用「沉沒成本」這個概念 ,「沉沒成本」就是「已經付出而且不能回收的成本」。
 
假設你花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但電影開演後覺得不好看,你會該離場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還是勉強把電影看完呢?
買票的100元是沉沒成本,因為它已經發生,無論你是否看完,這100元都不會回來。你可能會覺得電影不好看,若離場就浪費了100元。但是,若選擇看完電影,除了原本的100元不會回來,還要付出額外的時間與精神的代價在不好看的電影上。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忘了那之前付出的100元,去努力眼前更有價值的事情。
 
當我們騰出原本看電影的時間,將這段時間用在別的地方,這就是「機會成本」。若你把握這段多出的時間多和朋友相處交心,或是多做成了一筆生意,那麼這「機會成本」便相當的有價值。
 
保羅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讓我們忘記曾經付出過往的「沉默成本」,努力抓住面前的「機會成本」,靠著基督為生活開創出不同的風貌,活出豐盛的人生!

基督徒的自我實現

Red Hand Goal Boss Trucker Cap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上帝要呼召我們來完成祂的旨意,但是如果我想做的和上帝要我做的不一樣該怎麼辦?為什麼我要完成上帝的呼召,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嗎?​

和神學院老師討論後,我發現了自己的盲點。首先,上帝是全能的,祂不是自私的只是要利用我們來完成祂的旨意,祂是為了要成全我們。​

其次,周哈利視窗提到人有「盲目我」,人有盲點、未開發的潛能,需要倚靠神來發掘並發揮潛能。有些基督徒對上帝有錯誤的認識,認為上帝很壞,會對我們不好,但約3:16提到神「愛」世人,羅12:1-2提到上帝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上帝是愛、是好的、是善的。人因為受限於自己的盲點,無法發現自己有哪些未發揮的潛能。因此讓我們懷抱著信心,來到上帝的面前,求神讓我明白我有哪些天賦,幫助讓我能發揮出來,此生不白活。​

最後,上帝不是只是自私的,要利用我們來完成祂的旨意,而是呼召我們完成自己的天賦召命。這世界的人常講「自我實現」,但每個人對「自我實現」的看法不同。有人認為自我實現就是完成大我,替國家社會盡本份;有人認為自我實現就是發揮潛能,人生才能達到最大的滿足感,也就是達到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層次;有人認為自我實現就是活出成功有意義的人生。基督徒的自我實現就是活出自己的呼召,找到自己的熱情,發揮自己的天賦,成全上帝的美好旨意,此生就精彩無比,不僅自己活得開心有成就感,身旁的人也因著我們發揮天賦而得著益處。​

聖經中有很多人活出了自我實現,摩西想要救一個希伯來人,上帝更加成就摩西的呼召,使他成為民族英雄。保羅是熱心的法利賽人,竭力逼迫基督徒,上帝將保羅的人生使命轉了一個彎,他更為上帝大發熱心傳福音,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每個人的呼召各不相同,靠著上帝發揮天賦,帶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影響力,靠著上帝完成基督徒的自我實現。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
有一個教會的主日週報,上面有一個程序「告白」,我問同工:要跟誰「告白」?跟耶穌說我愛祢嗎?這個程序改為「信仰告白」比較好吧?同工聽了恍然大悟說:「對耶!我之前就納悶,到底要告白什麼?」
 
主流傳統教會的崇拜程序中通常會有以「信經」來宣示信仰的程序。「使徒信經」是最古老與最常見的信經,對普世教會來說,信經的重要性僅次於聖經,濃縮了基督信仰的要義。馬丁路德認為基督教真理不能有比它更簡短和清晰的陳述了,加爾文則認為它是基督教信仰對聖經最可欽佩的可靠摘要。
 
在第一二世紀時,有很多異端肆虐,誘惑著信徒偏離純正的信仰。當時人們普遍文盲,而且聖經也不普及(尚未有印刷術)。那時教會為了幫助信徒能分辨異端,信經就成為傳承信仰,辯道護教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說,信徒藉此確認與傳遞自己正確的信仰綱要,若有人的教導違背「信經」的內容,就是旁門左道。
 
如今,普世教會仍以古代流傳至今的「三大信經」來宣告我們的信仰。除了「使徒信經」之外,還有「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至今,這三大信經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往今來所有正統基督教會所承認的基督信仰的摘要精華。

神的名字是耶和華?

四字神名 Tetragrammaton 300x150

一位外請講道的牧師中午和大家一起吃愛宴,和一位同桌的姊妹聊天,發現她還沒受洗,也還沒正式做過決志禱告,於是向同桌聊天的另一位弟兄說:「弟兄,這位姊妹說他來你們教會七八年了,都沒人問他要不要信主,也還沒做過決志禱告。你可以趁此機會練習一下,向她傳福音,正式帶領她決志信主?」
 
這位弟兄已經信主二三十年,聽到了牧師的邀請,就很誠懇地對旁邊這位姊妹說:「我們所信的上帝名叫耶和華,祂有一個兒子,名叫耶穌,祂們都姓耶。上帝一家創造了世界,上帝也很愛人,所以差下他的兒子耶穌......」
 
這位弟兄帶完那位姊妹做完決志禱告之後,牧師先將這姊妹介紹給駐堂牧師。回來後問這位弟兄:「剛剛你是認真的嗎?上帝姓耶,爸爸叫耶和華,兒子叫耶穌?」
 
弟兄說:「對啊!難道不是嗎?聖經不是說耶和華,耶穌?他們是耶家人啊!」牧師吃驚的不敢相信,弟兄已經信主二三十年了,居然認為上帝姓「耶」,還「耶家」哩!
 
和合本聖經提到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耶和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摩西問上帝叫什麼名字,上帝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英文是I am (that) I am,嚴格來說這不是名字,I am後面應該加名詞。在聖經中,上帝啟示祂的名字是「四字神名」,用四個希伯來字母表示神的名為「YHWH」。十誡中的第三誡提到不可妄稱YHWH你神的名,因此以色列人看到「YHWH」四字神名是不會讀出來的,改讀ADONAI(希伯來文的「我主」)。
 
當以色列人念到出34:6 是這樣讀的「YHWH(讀ADONAI)在他面前宣告說:YHWH,YHWH,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那麼現代中文聖經的「耶和華」是怎麼來的?其實是出自於17世紀KJV英王欽定本的英文聖經,要翻譯四字神名「YHWH」這四個字是子音沒辦法發音,為了要能發音,就把YHWH+ADONAI=英文Jehovah,英美宣教士將英文聖經翻譯為中文時,就將Jehovah翻譯為耶和華,成了華人世界熟知的神的名。
 
若我們在古代和彼得、約翰、奧古斯丁等人提到「耶和華」他們是聽不懂的,因為「耶和華」這詞是由中世紀的學者自行創始,然後由英王欽定版聖經發揚開來的。我們現在再怎麼樣,也不要真以為聖父和聖子姓「耶」,這讓人對信徒望文生義的無知感到太荒謬可笑了。

真正的「啟示」

277735085 137401545476456 1263182129708185327 n

「系統神學」提到「啟示」,就是上帝的自我揭露,是神讓人認識祂的方式。啟示就像上帝主動把蓋頭掀開,讓我們能看見祂、認識祂。
 
從多馬斯.阿奎那開始,一般系統神學將啟示分為「普通啟示」和「特別啟示」。
 
「普通啟示」原顯明在人心裡,藉著受造之物可感知上帝的存在或作為。人藉著存在、道德、美、愛、歷史、自然等看到世間有普遍的真理原則在運行,背後有一位上帝在主導。
 
「特別啟示」有別於「普通啟示」,是人心不能自己明白的,必須倚靠上帝特別的向人自我揭露。揭露的方式有上帝向人顯現、上帝對人說話、上帝給人聖經的默示。
 
從「十架神學」的原則來看,依據約翰福音「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的經文,我們可以知道認識神唯一的途徑就是藉著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啟示。人若想要透過基督十架之外來認識上帝,都屬於「榮耀神學」的範疇。
 
也就是說,從「十架神學」來看,「普通啟示」(透過創造或理性)和「特別啟示」(透過聖經或神蹟)不一定真能讓人認識上帝,罪人仍然會認識得模糊不清或不夠完整。人若要想真正地認識上帝,唯一的道路就是透過「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這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也是認識上帝的關鍵途徑。

台灣常見的神觀與相關信仰有哪些?​

271051093 113574377859173 5035581885004789134 n
台灣常見的神觀與相關信仰有哪些?​
1、一神論:相信獨一真神,有基督教、伊斯蘭教。​
2、多神論:信仰一個以上的神,有道教、日本神道教、一些民間信仰。​
3、泛神論:認為一切都是神,大樹是神,石頭是神,動物植物是神,太陽是神,你也是神,世上的一切都是宇宙獨一神的一部分。有New Age的新興信仰,一些民間信仰。​
4、無神論:不相信有神,台灣常見的佛教,本質其實是無神論,「佛」這個字的本意不是指神,而是指覺悟的人,無神論還有科學至上者、共產主義者。
 

耶穌受難(The Passion)

S 9339115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召命,那召命是什麼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思考:熱情、天賦、上帝的旨意,我對什麼有熱情,我特別擅長什麼,上帝對我的旨意是什麼?
 
很多人其實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熱情所在,日子就一天過一天。熱情的英文是passion,這個字原來是指耶穌的受難(The Passion),耶穌就是熱情(passion)的最佳代表,耶穌愛人到一個地步,願意為罪人上十字架受苦,這就是最大的熱情(passion)。所以熱情的意思是你願意為之受苦的人事物,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有人熱愛健身,願意為了舉起超乎身體負荷的重量而受苦,願意每天跑5公里以上氣喘吁吁而受苦,受苦就是他的熱情,受苦的同時也會帶給他快樂,快樂來自完成任務後的滿足感,雖然過程很艱辛,但成果是豐碩甜美。堅持健身的目標就是希望看到人魚線、六塊肌的完美身材,雖然過程受很多苦,但卻甘之如飴。熱情和享樂其實不一樣,享樂不須付任何代價,下班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雞排喝珍奶,這是享樂不是熱情,享樂只是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而已。
 
我們的熱情是什麼呢?什麼是我們願意為之受苦,持續付上代價仍然樂此不疲。聖經上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活出熱情,我們的日子就像充滿動力向前的火車,失去熱情,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癱軟在地。讓我們靠著上帝的幫助,找到自己的熱情,發揮天賦,完成人生的召命。

中文聖經版本~和合本

S 9314454

當慕道友時,朋友陪我一週讀一次聖經,她鼓勵我可以買一本屬於自己的聖經,可以在上面畫線做筆記,他們使用的聖經版本是「和合本」。
到了基督教書房要買「和合本」聖經時,書架上有「上帝版」、「神版」、「浸版」,當時我有點慌亂,聖經不是只有「和合本」一種嗎?怎麼還有這麼多版,萬一買錯了怎麼辦?心裡還在想要不要問店員到底有什麼不同,最後終於在書架上找到了「和合本」聖經,就安心的買下。
「和合本」是大約一百多年前,由美國和英國的宣教士共同合作,將聖經翻譯為當時的白話文,當要翻譯「God」這個字時,美國宣教士認為要翻譯為「神」,英國宣教士認為要翻譯為「上帝」,雙方為此爭論不休,最後決定出兩種版本的聖經:「神版」和「上帝版」,為了排版的一致性,「神版」的「神」字前面空一格(不是為了尊敬的緣故喔!)。
那麼「浸版」是什麼呢?浸信會在美國是大宗派,在台灣使用的「浸版」聖經,其實就是「神版」。
華人教會普遍習慣使用「和合本」,不過現在很多學者投入聖經翻譯,聖經版本也越來越多,我們也可以參考不同版本的翻譯,說不定習以為常的經文會有不同的亮光。

聖經卷數的數字記憶

Blue and Gold Book Icon Education Logo

第一次拿到聖經,發現聖經好厚一本跟字典一樣,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讀起。後來才明白聖經不單是一本書,比較像是一套書共有66卷,這66卷又可以細分成幾個大類別,先對大分類有基本的認識再去讀經,較能掌握每一卷書的主題重點。
 
有一組數學乘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聖經的卷書:3x9=27,舊約有39卷,新約有27卷,加起來就是66卷。
舊約和新約各分為五大部分:
 
舊約:5、12、5、5、12
律法書:創出利民申
歷史書:書士得撒撒王王代代拉尼斯
詩歌智慧書:伯詩箴傳歌
大先知書:賽耶哀結但
小先知書:何珥摩俄拿彌鴻哈番該亞瑪
 
新約:4、1、13、8、1
福音書:太可路約
歷史書:徒
保羅書信:羅林林加弗腓西帖提多門
一般書信:來雅彼前後約壹貳參猶
預言書:啟
 
把這幾組關鍵數字和書卷簡稱背下來,要翻聖經時,就能快速找到我們要的經文了。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