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很重要​

前幾天我問教「羅馬書」的劉老師一個「難題」:「羅馬書不是說『原來在上帝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嗎?(羅2:13)」​

「那亞伯拉罕就不是啊!為什麼他不必憑律法?」​
劉老師說:「甚麼時候有律法(妥拉)的?」​
我說:「摩西啊,他頒布十誡以後。」​
劉老師說:「亞伯拉罕那時候有律法(妥拉)嗎?」​
啊!亞伯拉罕的時代還沒有律法(妥拉)耶!​
摩西和亞伯拉罕至少差了四五百年,亞伯拉罕蒙上帝揀選當然不會是因為律法(妥拉)的緣故。難怪保羅會用亞伯拉罕的例子來教導以色列人因信稱義的道理。​
我突然發現,解經三原則很重要:文法、歷史與精意。當我們在讀聖經時,要掌握歷史的「時間觀」。不然會很容易自以為是的迷失或誤解。

31574198706

彌賽亞是什麼意思?

阿花:「彌賽亞是什麼意思?」

大明:「救世主」

阿花:「答錯」

大明:「求正解?」

阿花:「受膏者」

常有人搞不清楚彌賽亞的意思,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在舊約時代,有三個職分要承接聖職需要受膏抹,這三種職分是:先知、祭司、君王。這三種人被稱為彌賽亞,也就是受膏者,所以大衛是彌賽亞、亞倫是彌賽亞、以利亞是彌賽亞、耶利米是彌賽亞,舊約有很多很多彌賽亞,這是「一般用法」。

耶穌時代,以色列人切切盼望彌賽亞,是希望有一位如同大衛王的人,來拯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重建以色列王國。

耶穌是最大的先知、最大的祭司與最大的君王,因此「彌賽亞」這個詞在基督徒中變成「專門用法」,專指耶穌,所以稱耶穌為彌賽亞,或耶穌基督。

彌賽亞是希伯來文發音,基督則是希臘文發音,都是受膏者的意思。
彌賽亞=基督,就像新冠肺炎=Covid-19。

有人也會問,耶穌基督和基督耶穌到底有什麼不同?曾聽過一個說法,基督耶穌是強調耶穌的神性,耶穌基督是強調他的人性,這樣的說法太過度解讀了,而且也誤認了彌賽亞的意思,因為彌賽亞的本意是指向一個人,而不是指神,沒有神性的意思在裡頭。

耶穌是名字,基督是職分,就像蔡英文總統=總統蔡英文,所以耶穌基督=基督耶穌。

基督彌賽亞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關係是什麼?

教會的成立是在五旬節時,記載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教會發展了一千多年,直到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東方教會又稱為正統教會,西方教會又稱為大公教會。大公教會一直到了1517年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又分裂為大公教會和更正教會。

從教會歷史的發展來看,正統教會、大公教會和更正教會,都是基督教。正統教會的英文是Christian Orthodox Church,大公教會的英文是Christian Catholic Church,更正教會的英文是Christian Protestant Church,從英文來看,最前面都有Christian表示這三大教會都是基督教。

這裡有一張教會歷史發展簡圖,請你現在拿出紙筆跟著畫一次,一定要把1054和1517這兩個年代背下來。

華人常把正統教會稱為東正教,大公教會稱為天主教,更正教會稱為基督教,這樣很容易讓人誤會東正教和天主教是不教都是基督教。

哥林多前書基礎認識

信徒教育~成為基督精兵

「信徒教育」很重要,這是主給我們大使命的第二任務:「帶人成長」。(第一任務是「領人歸主」),但常有牧者忽略了這件重要的事。

牧者,如同屬靈的父母,應該要好好思考要讓自己的小孩學什麼,好讓他能夠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來面對世界的種種挑戰。我們希望自己的小孩隨便吃隨便長大呢?還是受到良好的培育而成長呢?我們不可忽視信徒教育事工,不要讓我們牧養的小羊成為屬靈的文盲。

以弗四11-12提到「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牧師如同球隊的教練,他要教育和訓練弟兄姊妹,能夠各盡其職,幫助弟兄姊妹發揮他的天賦才幹,為主發光發熱。球隊的教練花很多時間訓練教育球員,教練不需要親自下場打球,但他深知每個球員的優勢,把他擺在合適的位置發揮能力,透過教育訓練,並領導團隊合作,最終讓球隊贏得勝利。

好好進行信徒教育不但能帶來整體教會在質上的提升,也能培育出一批能拓展上帝國度的軍隊~這才是真正的同工團隊。蔣中正之所以能成為影響時代的人,是因為他建立黃埔軍校,訓練出一批子弟兵,這群子弟兵隨同他打天下。同樣的,牧者在教會裡面也應該好好藉教育訓練,帶出一批和有相同異象與使命的同工,才能和牧者一起同心有力地建造教會。

Blue Illustrated Straightforward Education Landscape Poster 1

「罪」藉著「律法」誘人犯罪?

羅7:11「因為罪趁著機會,就藉著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這段經文提到「罪」會藉著「律法」來誘人犯罪。
 
媽媽禁止小孩子吃糖,小孩聽到反而更想吃。風紀股長在管秩序,告誡同學說:不要講話,同學們反而偏要講。潘朵拉的盒子千萬不能打開,打開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但偏偏就吸引人想要打開。
 
格林童話有一個《藍鬍子》的故事,有個有錢貴族有著藍色的鬍子,因此他被稱為藍鬍子。他娶過幾個太太,但都下落不明。大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把女兒嫁給他。有一天他向一家人的兩個女兒求婚,最後說服小女兒嫁給他,回到自己的城堡舉辦舞會。
 
不久藍鬍子要出遠門,把所有鑰匙交給新婚妻子,交代她所有門都可以隨意打開,只有城堡最下面那個最小的房間不可以開。等藍鬍子離開後,新婚妻子受不了強烈的誘惑,她忍不住去打開了那個絕對禁止進入的房門,發現了可怕的秘密,這時候藍鬍子突然出現了。
 
禁止人進入的「律法」會引誘人裡面的「罪」而犯罪。我們越禁止別人做某事,別人就越想做。應用在教育上,當我們說不要遲到,對方就越遲到給你看,建議改用正面積極的語言,誘發他正面的行為,比較好的說法是「請提早、準時」。
 
律法讓我們知道對錯,但過多強調要遵守律法規則,人裡面罪的反叛之心,呈現出來的效果將不是我們想要的。
247990036 10217605447202875 3687523802954890954 n

什麼是三位一體?

曾聽過有人用水的三態或是太陽的光、熱和本體來比喻三位一體,但是解釋說明個半天,還是有聽沒有懂。

答案其實很簡單,三位一體有一個公式:

三位就是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

一體就是聖父是獨一上帝,聖子是獨一上帝,聖靈是獨一上帝。

加上獨一兩個字,強調我們所信的上帝是獨一的神。

這個公式是第四世紀由神學家亞他拿修所確立的,已經流傳了一千七百年之久,是所有正統教會的基督徒都會背的。

請大家務必要背起來,當有人問什麼是三位一體時,我們就可以用這個簡單又好記的答案來回答。

綠色背景三位一體4dde2b2c7c0e3edc

 以色列全家得救?​

以往看羅馬書9-11章這段經文 (特別從10:11起),常把焦點放在以色列人全家得救。但後來發現焦點錯誤,剛好相反。​

保羅講述以色列人全家得救的目的,其實是提醒在羅馬教會的信徒不要向對不信的以色列人有驕傲自高之心。保羅勸勉外邦基督徒,當你這「野橄欖枝子」哪天不信的時候,上帝也會把你砍下來,所以不要自高!(不要只看猶太人信不信或得不得救,而要關注自己的態度或未來)​

這讓我們聯想到,彼得曾問耶穌說「這人(約翰)將來如何?」耶穌回答:「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翰的未來是上帝的事,你好好關心你自己,來跟從我吧!)​

過去聽過許多人教導這段經文,多將焦點放在以色列人如何「全家得救」上面,反而忽略自己是否對此議題有一種屬靈驕傲或自高的態度,而這正是保羅要提醒我們的地方。

258381877 10217645051312953 8611978492895279266 n

「因信稱義」的福音

我問一個信主十幾年的姊妹:「你有得救嗎?你確定你能上天堂嗎?」她說:「不太確定耶~」
 
很多基督徒不敢肯定他已經得救了,為什麼會這麼不肯定?也許他覺得自己不夠好,有很多壞習慣、缺點,或是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還要再努力。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懷疑,需要重新來認識「福音」。
 
約翰衛斯理一出生就受洗成為基督徒,他二十歲時蒙召當牧師。他很火熱的要去北美殖民地喬治亞州宣教,搭船在大西洋海上遇到暴風雨,面對生死存亡的危機,他非常恐懼,害怕自己不能上天堂。但與他同船的莫拉維亞弟兄會的信徒卻是非常淡定,還高聲唱詩讚美主。這讓衛斯理反思為何我們都信上帝,反應卻大不同。
 
後來約翰衛斯理回到英國,有一次參加在亞德門街的聚會,會中有人讀馬丁路德《羅馬書注釋》的序文,他突然大受感動,對信心有深刻的體會。他在日記中寫道「會中有人在讀馬丁路德的《羅馬書》序言,藉著信靠基督,上帝如何改變其內心,約八時三刻左右,我的心中異樣地熱(warm)起來,覺得自己確實信靠基督,維賴基督才蒙得救;並確信他除去我一切的罪,又拯救我脫離罪和死的律法。」
 
約翰衛斯理在此時此刻才真正的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人只要憑著信心,信靠耶穌就能得救,救恩不是靠人的行為去賺得的。衛斯理雖然從小就是基督徒,也當了幾十年的牧師,但他一直不明白「福音」,內心一直不確定是否得救。當暴風雨的考驗來臨時,他非常恐懼戰兢自己上不了天堂。直到他聽到「因信稱義」的福音,使他完全肯定自己已經得救了,死亡已不足畏懼。
 
福音,靠信心就得著,信而受洗必然得救,這是聖經的應許。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你得救了嗎?」若還不確定,「因信稱義的福音」能夠幫助你有得救的盼望,天堂的門票已經在你手中,不要怕,只要信!
257765884 10217625145895330 1475173504324426600 n

八十歲的老爺爺也能被上帝用

聖經中有四位被上帝呼召的人,這四位的生命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遇見上帝前後的不同。​
舊約時代的兩位是:亞伯拉罕和摩西,他們本來很平凡,但分別在75歲和80歲遇見上帝,都已經是爺爺輩的人物,上帝仍然呼召使用他們,進而活出精采人生。誰說老了就沒有用呢?在上帝手中完全不成立。​
想想我們現在的年紀,距離七八十歲還有多久呢?如果兩位熟男都能被上帝用,更何況是我們現在呢?還有這麼多大好的光陰,白白浪費掉實在很可惜!​
新約時代的兩位是:彼得和保羅。彼得本來是加利利的小漁夫,後來跟隨耶穌,上帝使用他傳福音建立教會,彼得成為教會的奠基者,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以他為名。保羅本來是熱心的法利賽人,逼迫殺害基督徒,後來遇見耶穌生命被翻轉,他真的成為傳揚真理的使徒,新約27卷有一半是保羅寫的,他是真理的奠基者。保羅不僅能寫,還行動力十足,到處傳福音建立教會,又被稱為翻天覆地的使徒。​
如果彼得和保羅沒有跟隨耶穌,那麼他們就只是在以色列生活的平凡小漁夫、法利賽人,他們的名字不會被紀念,世代被稱頌。​
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為上帝捨了反而得,這真是個矛盾的奧秘,我們需要憑著信心回應上帝的呼召。​
亞伯拉罕、摩西、彼得、保羅...諸般的見證人,為主捨了反而得到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祝福,他們發揮自己的天賦,使人得益處。​
今天,若是我們回應上帝的呼召,發揮自己的天賦才幹,為主綻放光彩。我們的結實縱然沒有三十倍六十倍,只有一倍兩倍,就不枉此生了。​
最後,不論在主裡有什麼好的,學效音樂之父:SDG ( 德文Soli Deo Gloria 將榮耀歸給上帝!)
272078790 10217888820487030 4550979271258552809 n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