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搖的信心~確據

大雄求小叮噹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卡通是《小叮噹》(現在叫哆啦A夢),每次大雄遇到困難都求小叮噹幫忙,小叮噹總是義不容辭地拿出各式各樣的道具,但有時小叮噹心情不好嫌大雄煩,說不幫他了,但大雄還是一直拜託一直盧,最後小叮噹還是會幫。大雄有一種信心,不論小叮噹在怎麼拒絕,最後他一定會幫,大雄對小叮噹的信心是一種確據,就是他一定會幫,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聖經當中,耶穌講的信心也是屬於這種確據的信心,呼應來11:1「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雖然當下眼睛沒有看到實現,但心裡確信將來一定會實現。
 
我們對耶穌的信心,就是這種100%相信的確據,祂一定會幫我們,只是早晚而已。因此我們不要灰心,不要放棄,不要失望,堅持求就對了,至於耶穌給不給,那是耶穌的決定,我們要做的就是憑著信心持續禱告。
 
很多人渴望現實生活中有小叮噹的陪伴與幫助,身為基督徒是何等有福,耶穌比卡通小叮噹更好,耶穌認識我們,知道我們的需要,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將我們所要的賞賜給我們,讓我們以這樣的「確據」來禱告吧!

教會歷史分期

教會歷史分期

教會的歷史有兩千年之久,我們今天熟知的三位一體、信經、五個唯獨等教義,是有其發展脈絡的。兩千年很長,將教會歷史分期可以幫助我們更具焦在每個時期的神學討論,一般分期如下:
 
1、初代教會
2、古代教會(教父時期)
3、中世紀時期
4、改教時期
5、近代時期
6、現代時期
 
學習教會歷史,了解到我們的信仰是其來有自、有根有基。然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在我們討論的很多議題,其實一兩千年前的牧者、神學家早就討論過了,並且字斟句酌的把重要的教義記載下來,是我們參考的重要資料。兩千年的歷史神學,有很豐富的屬靈遺產等著我們去挖寶。

什麼是位格?

664d3dd0a5bf963bd5887537dec1cb72

第一次聽到「位格」這個詞,是在讀道碩學神學時,當時聽到的解釋是「位格」就是有理性、情感、意志,「位格」的英文是person,人就是有「位格」的存在。但是當時聽了,其實似懂非懂,感覺上畢竟不像是生活平常會經歷或用到的詞句或概念。​

其實「位格」這個概念很容易懂,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就能豁然開朗了。海綿沒有位格,如果有了位格,就是海綿寶寶。麵包沒有位格,如果有了位格,就變成麵包超人。​

華人的腦袋其實很容易理解「位格」的概念,甚至對華人來說,「位格」的概念是很自然的,所以山有山神,海有海神,甚至地上一顆大石頭,都可以被稱為「石頭公」,人會向它祈禱說話。若沒有位格的概念,那些就只是山、海與石頭而已。​

原來這麼容易明白啊!以後看到「位格」這兩個字,就不會被這樣的哲學用語嚇到了,其實,只要想到海綿寶寶和麵包超人就可以抓住概念了。

身體「漸漸增長」

漸漸增長

有一間教會最年輕的弟兄是60歲,最年輕的姊妹是50歲,若教會沒有傳福音領人歸主、帶人成長,再過二三十年,教會勢必面臨關門的危機。從弗4:4-16這段經文來看,上帝對教會的心意是希望教會「漸漸增長」,上帝希望教會成長,不論是質或量都要成長,若是維持或是衰敗,都不是神的心意。
 
我們國家目前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就是少子化與高齡化,這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國安危機。社會的經濟發展倚賴大量的勞動力、新鮮的肝,缺乏勞動生產力的社會終將走向敗亡。
 
教會若不斷有人信主,成為基督身體的一份子,基督身體就不斷「漸漸增長」,為社會帶來影響力,但基督的身體都不長,教會不斷的高齡化、少子化,最後就變成教會危機。
 
為了避免危機發生,我們現在就要趕快生養,去傳福音,生養屬靈的嬰孩,培育他們長大成人,為教會注入源源不絕的新血,為這世代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信的使徒─保羅

 

 3
 
保羅在林後4:7-10短短的幾句話,卻帶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信心,難怪保羅會說你們要效法我,正如我效法基督。如果保羅的信心有九分,我大概只有兩三分吧。
最讓我感到驚艷的句子是「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四面受敵的經驗,那種黑暗無助沒有盼望的日子,真的很可怕。
保羅信主後的生活,遇到的逼迫困難從不間斷,遇到各式各樣的危險,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林後11羅列了很多「危險」,保羅的基督徒生活可是一點都不輕鬆啊!但他卻沒有放棄信仰,反倒信心宣告「不被困住、不致失望、不被丟棄、不致死亡」,保羅被稱為「信的使徒」實在當之無愧。
保羅有這麼大的信心,來自於他裡面的「寶貝耶穌」,保羅知道自己的肉體破敗軟弱不堪如同卑賤易碎的瓦器,但因著有寶貝耶穌在裏頭,我們跟著蓬蓽生輝,我們裡面有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自己。當遇到難關逼迫時,趕快抓住上帝,謙卑地承認「我不能,上帝能」,不是靠自己,乃是靠耶穌,活出「向己死,靠主活」的得勝生命。

原罪

擷取

原本我對「原罪」觀感到習以為常,沒有深入去細想「原罪」觀對基督徒的重要性。
 
「原罪」是由亞當遺傳後裔而來的,羅5:12提到「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因此人要吃自己犯罪後結的果子,就好像吃了髒東西會拉肚子,熬夜追劇隔天沒精神上班上課。
世人都犯了罪,全人類都落在大海中等待救難的方舟,唯有在方舟上的人才能拉我們上岸,這個唯一的救援者就是耶穌,人無法靠著自己的力量脫離困境。
耶穌救贖全人類的方法是以祂的無罪之身成為代罪羔羊釘在十字架上,為眾人死,我們因他的死而活,這是奇妙交換的恩典。救贖是要付上「代價」的,舊約以色列人若犯罪,要到聖殿獻祭贖罪;奴隸若是要贖身,要付贖金才能得自由。
耶穌的救贖,使我們從罪當中「得釋放」,這是一種關係的改變,從前我們都是罪的奴隸,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神聖的交換,我們得拯救成為神的兒女,脫離罪的束縛得到自由與釋放。這樣的好消息,才真正帶給世人安慰和盼望。 

靈性關懷五階段

consultation

有朋友找我聊他的困擾,我都會想給他建議,但對方的耳朵往往是關起來的,這時我就知道自己犯了好為人師的毛病。
 
關懷人也是有技巧的,在成為一個智慧的關懷者以前,要先建立「靈性關懷的宏觀概念」,才不會迷失在對話當中。「靈性關懷」有五個階段:
 
1、破冰階段
2、傾訴階段
3、探索階段
4、洞察階段
5、改變階段
 
我們要留意「洞察階段」,在談話的過程中,若是我們已經發現對方的問題,先耐著性子不要急著指出當事人的問題在哪,當你指出來,對方可能會否認或是有被定罪感。比較好的方式是助人者和當事人一起探索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用各種方式來幫助當事人「洞察」哪裡出了問題,讓他自己說出:「我要改變」,這時候改變的動機最強烈,給他建議才聽得進去。
 
從靈性關懷的五個階段來看,助人者需要有意識的判別當事人現在在哪個階段,以智慧來幫助當事人走出困境,否則光憑著自己的血氣給建議,實在很容易砸鍋。基督徒在陪伴人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最佳利器,就是不斷倚靠聖靈的引導,順服聖靈說當說的話,相信我們都能成為很好的關懷者。

洗禮的意義

baptism.JPG

曾聽過有人說「只要信就好,不用受洗」,這樣的說法讓我聯想到「只要同居就好,不用結婚。」洗禮就好像婚禮,對基督徒具有重大意義,是不能輕忽的重要聖禮。聖經上說「信而受洗必然得救」(可16:16),除了信,還要接受洗禮。

為什麼接受洗禮這麼重要呢?洗禮有三個意義:

1、信主得救 (可16:16)
藉著洗禮公開宣示,我的罪已經被耶穌的寶血赦免了,舊事已過,成為新造的人。

2、歸主名下 (加3:26-27)
成為神的兒女、神家裡頭的人,可以享受神家裡一切的豐富;從黑暗的權勢進到上帝的國裡,有上帝國子民的身分。

3、與主聯合 (羅6:3-5)
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現在活著不在是我,乃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聖靈內住在我們裡面,靠著基督加給我力量凡事都能做。

受洗有這麼豐富的意義,今天若有人告訴你,只要信不需要受洗,那麼他可能失去了很多屬靈上的祝福而不自知。

武加大譯本:拉丁文聖經

耶柔米

聖經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此介紹大家比較陌生的《武加大譯本》。
 
《武加大譯本》就是拉文丁的聖經譯本,是由第四世紀教父耶柔米翻譯的。耶柔米曾說:「認識聖經就認識基督,不認識聖經就不認識基督。」武加大譯本已經通行了一千多年,至今大公教會仍然使用這個版本。
 
耶柔米精通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花了將近23年翻譯聖經。由於當時印刷術還沒有發明,還是使用羊皮卷的年代,將新舊約聖經翻譯成拉丁文後的書卷非常浩大。想像一下整本聖經要用多少羊皮卷!?若要將聖經運送到他處可是要使用滿滿一牛車來載送。
 
由於全套聖經超級昂貴又不易取得(畢竟要人手抄在羊皮捲上),所以中世紀只有修道院、教會或少數地主、財主等才能擁有,在當時教育不普及的世界,也只有少數神職人員或學者能好好讀懂拉丁文聖經。
 
15世紀古騰堡發明印刷術後,發行了美學及工藝價值極高的《古騰堡聖經》,採用的聖經版本為就是《武加大譯本》,不過當時只共印刷了180本。現在若能擁有一本當時的《古騰堡聖經》,等於是擁有了世界歷史的瑰寶。
 
由於後來有了印刷術,1517年宗教改革之後,馬丁路德翻譯聖經,以地方語言作為文字的聖經就迅速地傳遍歐洲各地,宗教改革得以成功。當時也因為教會期待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所以開設各樣平民識字讀經課程,形成了後來世界平民教育的風潮。現在人人識字,又人手一本聖經,打手機的開聖經app,還有各國語言各種版本,實在相當幸福。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