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台前得冠冕

S 9044010

保羅在腓利比書中說他「竭力向著標竿直跑,要得著從上頭來的獎賞。」而保羅在晚年給自己的人生評語則是:「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7-8)保羅努力完成了主所給的召命,一生毫無遺憾、不虛此生,而他將得到上帝所給的公義冠冕。​

甚麼是「公義的冠冕」?「公義」就是「上帝的義」、也就是「上帝看為的好」。「冠冕」則是古代希臘人體育競賽時,得獎者頭上戴的桂冠。​

保羅得的獎賞是在見主面時,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所賜的,很明顯地是指主基督。我們常將「基督台前」聯想到法庭審判的樣子。但「基督台前的審判」也可指運動競賽的裁判台或是頒獎台,是我們跑完一生路程,到主基督前領獎、得榮耀的地方。​

北京冬季奧運剛過,這些奧運選手每日刻苦練習,為的就是能贏得冠冕,站在頒獎台上得著獎賞冠冕,這是運動員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

基督徒的一生也像競賽場,讓我們把握時光,勇於實踐上帝給我們的召命,向著標竿直跑。想想,當我們站在基督台前,主基督為我們戴上冠冕並且給予稱讚,這是多大的獎賞與榮耀啊!

要有好行為,才能得救嗎?

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導,你們要好好讀經、禱告、奉獻、聚會,不然將來我在天堂看不到你們,這樣的說法是有疑慮的。

保羅多次提到「因信稱義」的道理,我們只要信靠耶穌,就能得救,得救唯一的條件是信心,不是行為好壞。聖經明白地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要緊緊抓住、牢牢依靠耶穌基督,就能稱義得救。我們要有這樣得救的確據。

不過,有好的行為見證,也很重要,不應該輕忽。基督徒信主得救之後,生命要不斷成長,逐漸被上帝改變,越來越有基督的生命顯露出來,能活出榮耀上帝的生活。這是一條成聖之路,是基督徒一輩子要走的,需要天天倚靠聖靈結出屬靈的果子。

我們不要將得救與成聖混淆了!要信靠「因信稱義」的福音,有得救的確據。只要你真心信靠基督耶穌,將來我們一定會在天家相見!

Green Beard Oil Rustic Organic Line Art Cosmetic Beauty Label Circle Sticker

123呼召法

Pink_and_Green_Hands_Landscape_Campaign_Posters.jpg

 

「教會增長技巧」課程教導如何進行佈道會的呼召,「123呼召法」的講授讓我想到兩個場景:​

場景一:​
金城武站在台上,下面站著一群婦女。​
主持人高亢地說:「等一下我數一二三,數到三的時候,可以上來和金城武照相,並且拿到親筆簽名照。若你要得著這禮物,請把握機會。一~~二~~三!」​
想想看,那會是甚麼樣的光景?​

場景二:​
金城武站在台上,下面坐著一群婦女。​
主持人低沉嚴肅地說:「請我們低頭,閉上眼睛,不要看別人。有誰要和金城武照相,並拿到親筆簽名照的,請舉手!~~看見了,請放下!」​
再想想看,這又會是甚麼樣奇怪的氣氛。(我自己是感到有點荒謬,又有點好笑。)​

我以前沒想過這問題,但真的應該改變過去慣用的呼召方法。因為信靠耶穌、得著至高上帝的祝福,當然比拿到和金城武合照的簽名來得更好、更讓人興奮。這應該是更坦蕩、直接、熱切與歡樂的氣氛才對!

讀聖經要先讀哪一卷書?

耶穌基督
我還是慕道友的時候,基督徒朋友就告訴我讀經很重要,因此我很興奮的跑去基督教書房買一了一本將近兩千元的中英文聖經。

聖經像字典一樣這麼厚,到底要從何開始讀起?基督徒朋友告訴我要從創世紀開始讀,但我總是出不了埃及,只能望書哀嘆了。在「基督教研究基礎」提到每一卷書都有著重的主題,四福音書描寫的耶穌,側重的重點不同:
馬太福音,強調耶穌是「王」,代表是「獅」。
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僕」,代表是「牛」。
路加福音,強調耶穌是「人」,代表是「人」。
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神」,代表是「鷹」。

剛信主的基督徒,我們要介紹他讀的第一卷書是「約翰福音」,「約翰福音」讓我們認識耶穌是神、耶穌的心意、神對人的愛。
我們看書習慣從第一頁開始,但讀經不受此限。我們的信仰核心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認識耶穌、依靠耶穌,能使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想要得著這美好的祝福,從讀「約翰福音」認識耶穌是「神」開始吧!

哪三節聖經一定要背熟?

Bible 1500x750

整本聖經共有66卷書,總共有31,173節經文,上帝給我們這三萬多節寶貴的話語,有哪些節經文是我們一定要背下來的呢?如果只選三節,是哪三節呢?

從重要性來看,第一個是「小聖經」外號的約3:16,這是整本聖經的核心,也就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福音要義。其次是「大命令」,是舊約律法與先知書的總綱。另外一節是「大使命」,這是主耶穌在升天前所託付給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背下來會幫助我們對信仰有更清楚的認識。

第一節經文是約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節經文又被稱為小聖經,有些基督徒信主幾十年了,這節經文還背不熟,若整本聖經濃縮成一節經文,就是約3:16,這節經文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一定要記熟。

第二節經文是路10:27「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節經文是耶穌賜給我們的「大命令」,簡單來說大命令就是愛神愛人。請注意,大命令和新命令不同,耶穌賜給我們的「新命令」是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節「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條新命令簡單的說就是信徒間要「彼此相愛」。

第三節經文是太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耶穌給每個基督徒的「大使命」,每個門徒都要去傳福音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小聖經、大命令、大使命這三節經文,我們基督徒應該要背熟。

 

時間觀很重要​

前幾天我問教「羅馬書」的劉老師一個「難題」:「羅馬書不是說『原來在上帝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嗎?(羅2:13)」​

「那亞伯拉罕就不是啊!為什麼他不必憑律法?」​
劉老師說:「甚麼時候有律法(妥拉)的?」​
我說:「摩西啊,他頒布十誡以後。」​
劉老師說:「亞伯拉罕那時候有律法(妥拉)嗎?」​
啊!亞伯拉罕的時代還沒有律法(妥拉)耶!​
摩西和亞伯拉罕至少差了四五百年,亞伯拉罕蒙上帝揀選當然不會是因為律法(妥拉)的緣故。難怪保羅會用亞伯拉罕的例子來教導以色列人因信稱義的道理。​
我突然發現,解經三原則很重要:文法、歷史與精意。當我們在讀聖經時,要掌握歷史的「時間觀」。不然會很容易自以為是的迷失或誤解。

31574198706

神筆宣教

有一部很紅的宮鬥劇《延禧攻略》,演出乾隆和富察皇后、嬪妃間的故事。當時的乾隆和嬪妃的長相如何?藉由作畫我們能一窺皇室的容貌,而這些皇族也曾經和福音擦肩而過。​
為皇室畫自畫像的是朗世寧,他出生在義大利米蘭,是耶穌會的神父,1715年康熙時期來到清朝傳福音,在宮廷裡擔任宮廷畫師五十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王,其中乾隆最器重朗世寧,乾隆自稱是郎世寧的「繪畫弟子」。​
當時清朝逼迫基督徒,朗世寧認為要跟朝廷保持好關係才有利於傳教,朗世寧多次懇求乾隆皇帝給予傳教的自由。有一次,乾隆皇帝到如意館看畫,朗世寧把握機會下跪請求乾隆皇放緩禁教。雖然朝廷還是不准滿人漢人信耶穌,但允許傳教士可以自由到教堂敬拜,並以較寬容的態度對待信徒。​
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於是朗世寧和同是耶穌會士的建築師利博明合作,到西方販賣他們的藝術作品,收入全部奉獻給北京傳教經費。朗世寧曾寫過一首讚美詩,大意是「我畫這麼多人間美畫,就是要你們看到這是主耶穌基督創造天地萬物的美。」​
朗世寧是「雙職宣教士」,他的職業是宮廷畫師,為乾隆皇帝和他的11位妃嬪留下真面目。他的呼召是「宣教士」,到清朝擔任宮廷畫師的目的是為了要傳福音給皇帝、嬪妃、中國人,上帝使用朗世寧的繪畫天賦,在朝廷中服事,朗世寧更是不忘記福音使命,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帶領中國人歸向基督。​
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我們所在的職場就是傳福音的禾場,我們所在的家庭,也是傳福音的禾場,讓我們發揮宗教改革更正的精神,落實人人皆祭司,在職場和家庭中,以祭司的職分帶領人歸向基督。
 
圖:清郎世寧《慧賢皇貴妃半身朝服像》
0b99d7788b494d5fbd854c3ccdacdaf5

聖經的權威

world religion day animated instagram story

基督徒的信仰依據是甚麼呢?各樣有關信仰的說法,我們究竟聽誰的呢?

《聖經的權威》就是「對聖經的看法」,可以分為三個派別:傳統派、自由派和福音派。

第一是傳統派

傳統派是以某位權威人士或教會傳統做為最高權威。若某人或傳統的說法與聖經不同,那麼就聽從某人或傳統的。

例如中世紀的天主教,教宗有最大的權威,他說的話就是信徒的依據權威。又如教會過去怎麼做,所以現在就怎麼做。即使偏離了聖經,仍然這樣。這樣的作法,我們就稱為「傳統派」。

如果你問現在的基督徒,為什麼你們教會要這樣做,為什麼不依照聖經的教導?你們的依據是甚麼?他若回答你因為從以前到現在都這樣做,或是因為牧師這麼說,所以我們就這麼做,這就可看為是傳統派。

第二是自由派

自由派是以人的理性為最高權威。若聖經的一些內容是人想不通的,認為有問題的,那麼就以人的想法或智慧為依歸。

例如,有自稱做神學研究的文化基督徒,不相信聖經中的神蹟,想要透過理性的方式來解釋神蹟,例如五個餅二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解釋是因小孩子無私拿出五餅二魚的榜樣,感動其他人也奉獻。把神蹟用人的想法「非神蹟化」了,這就是自由派。

第三是福音派

福音派是以聖經與其基督福音的要旨為最高權威。不論是權威人士、教會傳統或是人的智慧理性的說法,若與聖經牴觸,仍然以聖經與基督福音為最高權威。

基督徒應該保持純正的信仰,那麼就應該是以聖經做為最高權威。聖經就像是基督徒的憲法一般的權威。

我們相信,聖經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話,所以我們應該要站穩福音派的立場,順服在聖經之下。

 

信徒教育~成為基督精兵

「信徒教育」很重要,這是主給我們大使命的第二任務:「帶人成長」。(第一任務是「領人歸主」),但常有牧者忽略了這件重要的事。

牧者,如同屬靈的父母,應該要好好思考要讓自己的小孩學什麼,好讓他能夠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來面對世界的種種挑戰。我們希望自己的小孩隨便吃隨便長大呢?還是受到良好的培育而成長呢?我們不可忽視信徒教育事工,不要讓我們牧養的小羊成為屬靈的文盲。

以弗四11-12提到「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牧師如同球隊的教練,他要教育和訓練弟兄姊妹,能夠各盡其職,幫助弟兄姊妹發揮他的天賦才幹,為主發光發熱。球隊的教練花很多時間訓練教育球員,教練不需要親自下場打球,但他深知每個球員的優勢,把他擺在合適的位置發揮能力,透過教育訓練,並領導團隊合作,最終讓球隊贏得勝利。

好好進行信徒教育不但能帶來整體教會在質上的提升,也能培育出一批能拓展上帝國度的軍隊~這才是真正的同工團隊。蔣中正之所以能成為影響時代的人,是因為他建立黃埔軍校,訓練出一批子弟兵,這群子弟兵隨同他打天下。同樣的,牧者在教會裡面也應該好好藉教育訓練,帶出一批和有相同異象與使命的同工,才能和牧者一起同心有力地建造教會。

Blue Illustrated Straightforward Education Landscape Poster 1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