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要培養「冒險」精神

1探險家2探想家

最近有人和我說,宣教士應該有enterprise的精神,我一開始聽,覺得怪怪的,enterprise不是「企業」的意思嗎?難道宣教士要像個企業家。還來我才明白,這個單字還有冒險精神、進取心的意思。我想想也對,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要有冒險開拓、不斷進取的精神。宣教士也是。

馬偕、李文斯頓…等這些宣教士,歐美世界稱為偉大的「探險家」。馬偕在一百多年前來到台灣這個蠻荒之地,環境惡劣,流行病如傷寒、霍亂、瘧疾很普遍。當時台灣人對於西方面孔的馬偕非常不友善,對他潑糞、丟石頭,他在台灣的宣教一點都不輕鬆,他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危險嚇住停下傳福音的腳步,反倒是積極的走遍全台各地,建立六十多間教會帶領很多人信耶穌,成立學校、醫院,引進蔬菜種子像是蘿蔔、花椰菜、碗豆等。

在非洲還是黑暗大陸的年代,大衛‧李文斯頓不怕艱難危險,手上沒有地圖勇敢深入非洲內陸,走入非洲部族,過著艱苦、吃老鼠肉的生活,要向語言不通的土著溝通,幫他們治病、傳福音給他們,他目睹黑奴被欺壓,最後他終結了奴隸販賣,世人譽他為「非洲探險之父」。

成功的宣教士應該具有「冒險精神」或「進取心」,要有著披荊斬棘的精神,為著福音不畏艱難、困苦,勇敢的為主傳福音做見證,他們是探險家有著冒險、挺進、積極的態度與行動。

華人文化安土重遷、打安全牌,要人離開舒適圈很難,多數人認為最好的工作是鐵飯碗公務員。這樣的特質其實和耶穌的吩咐有所衝突,耶穌吩咐的大使命是要「」,「」是一連串積極、主動的行動,不斷的向陌生人、陌生的環境開放。所以,我們看到華人基督徒說要傳福音,但若真要去向接觸周遭的陌生人,卻常跨不出去。因為我們受文化影響,習慣安於舒適圈,缺乏冒險精神。我們必須突破文化帶來「固步自封」的影響,才能實踐大使命。

最近我在教導自媒體宣教課程,便鼓勵同學們在生活中培養冒險精神。我對他們說,可以透過寫見證文章公開在個人臉書,或是錄製一段影片放在youtube、tiktok上,讓陌生人看見,我們無法預期陌生人會如何回應,可能有正面也有負面的留言。受到攻擊有負面的評價是正常的,但請為那些看了你的福音影片而得幫助的人,繼續產出優質的作品,一定會接觸到上帝早已預備好的「當得平安的人」,因著你的影片、文字而認識耶穌基督。不要害怕而退縮,將enterprise作為座右銘,憑著信心,積極進取,實踐「你們要去」的大使命

PS. 突然想到,熱門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的太空船「企業號」名字好像翻錯了。既然是太空探險,那麼名字應該翻譯為「冒險號」或「進取號」才對啊!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