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好行為,才能得救嗎?

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導,你們要好好讀經、禱告、奉獻、聚會,不然將來我在天堂看不到你們,這樣的說法是有疑慮的。

保羅多次提到「因信稱義」的道理,我們只要信靠耶穌,就能得救,得救唯一的條件是信心,不是行為好壞。聖經明白地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要緊緊抓住、牢牢依靠耶穌基督,就能稱義得救。我們要有這樣得救的確據。

不過,有好的行為見證,也很重要,不應該輕忽。基督徒信主得救之後,生命要不斷成長,逐漸被上帝改變,越來越有基督的生命顯露出來,能活出榮耀上帝的生活。這是一條成聖之路,是基督徒一輩子要走的,需要天天倚靠聖靈結出屬靈的果子。

我們不要將得救與成聖混淆了!要信靠「因信稱義」的福音,有得救的確據。只要你真心信靠基督耶穌,將來我們一定會在天家相見!

Green Beard Oil Rustic Organic Line Art Cosmetic Beauty Label Circle Sticker

聖經的權威

world religion day animated instagram story

基督徒的信仰依據是甚麼呢?各樣有關信仰的說法,我們究竟聽誰的呢?

《聖經的權威》就是「對聖經的看法」,可以分為三個派別:傳統派、自由派和福音派。

第一是傳統派

傳統派是以某位權威人士或教會傳統做為最高權威。若某人或傳統的說法與聖經不同,那麼就聽從某人或傳統的。

例如中世紀的天主教,教宗有最大的權威,他說的話就是信徒的依據權威。又如教會過去怎麼做,所以現在就怎麼做。即使偏離了聖經,仍然這樣。這樣的作法,我們就稱為「傳統派」。

如果你問現在的基督徒,為什麼你們教會要這樣做,為什麼不依照聖經的教導?你們的依據是甚麼?他若回答你因為從以前到現在都這樣做,或是因為牧師這麼說,所以我們就這麼做,這就可看為是傳統派。

第二是自由派

自由派是以人的理性為最高權威。若聖經的一些內容是人想不通的,認為有問題的,那麼就以人的想法或智慧為依歸。

例如,有自稱做神學研究的文化基督徒,不相信聖經中的神蹟,想要透過理性的方式來解釋神蹟,例如五個餅二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解釋是因小孩子無私拿出五餅二魚的榜樣,感動其他人也奉獻。把神蹟用人的想法「非神蹟化」了,這就是自由派。

第三是福音派

福音派是以聖經與其基督福音的要旨為最高權威。不論是權威人士、教會傳統或是人的智慧理性的說法,若與聖經牴觸,仍然以聖經與基督福音為最高權威。

基督徒應該保持純正的信仰,那麼就應該是以聖經做為最高權威。聖經就像是基督徒的憲法一般的權威。

我們相信,聖經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話,所以我們應該要站穩福音派的立場,順服在聖經之下。

 

時間觀很重要​

前幾天我問教「羅馬書」的劉老師一個「難題」:「羅馬書不是說『原來在上帝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嗎?(羅2:13)」​

「那亞伯拉罕就不是啊!為什麼他不必憑律法?」​
劉老師說:「甚麼時候有律法(妥拉)的?」​
我說:「摩西啊,他頒布十誡以後。」​
劉老師說:「亞伯拉罕那時候有律法(妥拉)嗎?」​
啊!亞伯拉罕的時代還沒有律法(妥拉)耶!​
摩西和亞伯拉罕至少差了四五百年,亞伯拉罕蒙上帝揀選當然不會是因為律法(妥拉)的緣故。難怪保羅會用亞伯拉罕的例子來教導以色列人因信稱義的道理。​
我突然發現,解經三原則很重要:文法、歷史與精意。當我們在讀聖經時,要掌握歷史的「時間觀」。不然會很容易自以為是的迷失或誤解。

31574198706

哪三節聖經一定要背熟?

Bible 1500x750

整本聖經共有66卷書,總共有31,173節經文,上帝給我們這三萬多節寶貴的話語,有哪些節經文是我們一定要背下來的呢?如果只選三節,是哪三節呢?

從重要性來看,第一個是「小聖經」外號的約3:16,這是整本聖經的核心,也就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福音要義。其次是「大命令」,是舊約律法與先知書的總綱。另外一節是「大使命」,這是主耶穌在升天前所託付給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背下來會幫助我們對信仰有更清楚的認識。

第一節經文是約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節經文又被稱為小聖經,有些基督徒信主幾十年了,這節經文還背不熟,若整本聖經濃縮成一節經文,就是約3:16,這節經文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一定要記熟。

第二節經文是路10:27「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節經文是耶穌賜給我們的「大命令」,簡單來說大命令就是愛神愛人。請注意,大命令和新命令不同,耶穌賜給我們的「新命令」是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節「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條新命令簡單的說就是信徒間要「彼此相愛」。

第三節經文是太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耶穌給每個基督徒的「大使命」,每個門徒都要去傳福音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小聖經、大命令、大使命這三節經文,我們基督徒應該要背熟。

 

123呼召法

Pink_and_Green_Hands_Landscape_Campaign_Posters.jpg

 

「教會增長技巧」課程教導如何進行佈道會的呼召,「123呼召法」的講授讓我想到兩個場景:​

場景一:​
金城武站在台上,下面站著一群婦女。​
主持人高亢地說:「等一下我數一二三,數到三的時候,可以上來和金城武照相,並且拿到親筆簽名照。若你要得著這禮物,請把握機會。一~~二~~三!」​
想想看,那會是甚麼樣的光景?​

場景二:​
金城武站在台上,下面坐著一群婦女。​
主持人低沉嚴肅地說:「請我們低頭,閉上眼睛,不要看別人。有誰要和金城武照相,並拿到親筆簽名照的,請舉手!~~看見了,請放下!」​
再想想看,這又會是甚麼樣奇怪的氣氛。(我自己是感到有點荒謬,又有點好笑。)​

我以前沒想過這問題,但真的應該改變過去慣用的呼召方法。因為信靠耶穌、得著至高上帝的祝福,當然比拿到和金城武合照的簽名來得更好、更讓人興奮。這應該是更坦蕩、直接、熱切與歡樂的氣氛才對!

信徒教育~成為基督精兵

「信徒教育」很重要,這是主給我們大使命的第二任務:「帶人成長」。(第一任務是「領人歸主」),但常有牧者忽略了這件重要的事。

牧者,如同屬靈的父母,應該要好好思考要讓自己的小孩學什麼,好讓他能夠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來面對世界的種種挑戰。我們希望自己的小孩隨便吃隨便長大呢?還是受到良好的培育而成長呢?我們不可忽視信徒教育事工,不要讓我們牧養的小羊成為屬靈的文盲。

以弗四11-12提到「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牧師如同球隊的教練,他要教育和訓練弟兄姊妹,能夠各盡其職,幫助弟兄姊妹發揮他的天賦才幹,為主發光發熱。球隊的教練花很多時間訓練教育球員,教練不需要親自下場打球,但他深知每個球員的優勢,把他擺在合適的位置發揮能力,透過教育訓練,並領導團隊合作,最終讓球隊贏得勝利。

好好進行信徒教育不但能帶來整體教會在質上的提升,也能培育出一批能拓展上帝國度的軍隊~這才是真正的同工團隊。蔣中正之所以能成為影響時代的人,是因為他建立黃埔軍校,訓練出一批子弟兵,這群子弟兵隨同他打天下。同樣的,牧者在教會裡面也應該好好藉教育訓練,帶出一批和有相同異象與使命的同工,才能和牧者一起同心有力地建造教會。

Blue Illustrated Straightforward Education Landscape Poster 1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